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区域经济:差异发展 协调推进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012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浦东新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所在的28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的自由贸易区。

201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意见》提出,要明确支持、限制和禁止性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主体功能区把开发和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

2013年5月: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与河北省分别签署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3地将在环境治理、多个产业和领域内开展合作

2013年2月:长沙、合肥、南昌、武汉4城市负责人在武汉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体系达成共识

2013年1月:国家批复或启动“大别山片区”、“罗霄山片区”、“南疆三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多个县市被纳入扶贫攻坚范围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

深化改革的路径之一,是继续推动区域整体协调,向空间发展要效益。登高远望形神开,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对区域协调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亮点之一。分地区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东部地区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

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全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东部快速增长、中西部滞后发展”的阶段,体现出区域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快于东部;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东中西部相互配合、协调分工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深化改革的路径之一,是继续推动区域整体协调,向空间发展要效益。登高远望形神开,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对区域协调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4大区域经济战略板块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新的区域管理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今年以来,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引,一系列更为具体、针对性更强的区域规划及政策密集出台,对区域发展实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正推动区域合作持续深化。

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

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优化开发区域,要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来是体制创新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如今经济增长步入“换挡”阶段,东部地区可谓恰逢其时,因而在转型升级上被寄予更多的期待。

7月3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上海浦东新区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的自由贸易区。浦东这片开放的热土,以“境内关外”自贸区的全新定位再次引起世人瞩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建设上海自贸区是可以与上世纪设立5大经济特区和启动浦东新区开发相提并论的重大事件。“上海自贸区的平台,将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经济中心的综合载体,也将成为‘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白明说,“上海自贸区如何开展试点,实践‘管少、管好、管精’,将起到全局性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十分明确。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优化开发区域,要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已具备全国最好发展基础的优化开发区域,不再追求数量和规模上的“大而全”,而着眼于“高”,即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以引领、辐射区域内高标准发展产业——

浦东新区的海洋产业进入“二次创业”期,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通过搭建研制一体化平台,集聚科研领军人才,驶向“经济深海区”。上海浦东新区海洋局副局长张长起说,“上海建设自贸区与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对浦东海洋产业提质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浦东海洋产业未来要建海洋科技高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高地,以带动‘长三角’,进而引领全国。”

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在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今年举办的“软交会”上,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全国各地输出本地品牌,显示出强大的区域辐射力。辽宁省副省长潘利国认为,大连软件业代表着辽中南地区新型服务业及对外开放的新高度,为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示范。

区域深化务实合作

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望在环渤海地区快速推进

制定区域规划的出发点,就是打破既有行政区划限制,从更高层面推动经济一体化。实施区域规划,也常从消除壁垒破题。

今年上半年,环渤海的京津冀地区创新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务实展开合作,区域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5月,北京、天津派代表团赴河北考察,京冀、津冀分别签署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将在环境治理、多个产业和领域内展开合作,并成立京冀和津冀省市合作领导小组。

“协议涉及的每个方面,京津冀都有专门的责任人对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讲师胡安俊认为,环渤海地区合作的务实性,体现在责任制的建立和交通、产业项目的具体化。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望在环渤海地区迅速推进。

治理京津冀地区长期积累形成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也需要深化区域合作。胡安俊认为,一方面要靠多地区多部门联防联控,加强环境联合执法,另一方面,要加快布局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培育发展环保产业。他认为,环渤海地区的污染防治可以从壮大北京中关村的节能环保产业突破。

在中部地区,长沙、合肥、南昌、武汉等4个省会城市今年2月达成《武汉共识》,将从9个方面深入开展协作,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中部4省的区域合作,以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为载体,以旅游合作为抓手,旅游资源之间的大融合、大发展、大谋划,目前正沿着武合高铁、京广高铁和长江黄金水道展开。

行政壁垒是市场要素顺畅流通的障碍,消除壁垒可以直接为区域市场建设创造制度优势。在东南沿海,厦门湾两岸的10大港区日前全部整合到厦门港。过去,厦门湾分别隶属于厦门港和漳州港,整合后同港同策、统一管理,为做大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优化了制度环境。

西部开发优化区域结构

“动脉”的疏通,为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是区域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继续加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开局良好。

新近获批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对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网作出调整:西部地区增加两条南北向的通道——包茂(内蒙古包头到广东茂名)高速与银百(宁夏银川到广西百色)高速。“这是出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考虑,对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的适度超前规划,旨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说,“这次规划还包含了总规模26.5万公里的普通国道规划,扩展重点也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今年以来,我国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启动实施了“南疆三地州片区”、“罗霄山片区”等多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通扶贫方面,跨省合作机制已发挥明显效果,“六盘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还建立了多省区交通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研究省际间公路建设的时机和标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疏通了“动脉”。

2月,云南玉(溪)蒙(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玉蒙铁路是泛亚铁路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这条国际通道,云南将加快开放和发展;3月,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作为中国西南交通枢纽的贵阳,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健全;7月,国家发改委专家组评估通过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新的延伸线,将在未来两年内开工建设……

“动脉”的疏通,为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这是继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之后,西部地区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构建“一带三片区”产业承接发展布局,形成以兰州新区、兰州主城区、白银工业集中区等3个片区为支撑的沿黄河产业集聚带。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是常态,协调发展是目标;流动、变化也属常态,正因为如此,协调发展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资源禀赋差异明显,经济基础有强有弱,发展潜能各不相同。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规划,各有侧重地实施推进,才能使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崭新格局。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