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中国保险业2016年到底姓什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既有社会发展机遇使然,也有时代变迁多重因素共振对保险监管的期待,中国保险业迈向保险强国之路这一年,痛并快乐着;却从不曾迟疑。

“要日益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绝不允许保险公司成为内部控制人的“融资平台”,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

当一个裹挟着成长与烦恼的大保险时代扑面而来,当市场投向保险业的目光交织着赞誉与诘问之时,保险监管者发出清晰而坚定的声音。

这个大保险时代标注着这样的数据:

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从2011年的5家减少到2016年三季度末的3家,行业净资产从2011年的5566亿元增加到2016年11月底的1.76万亿元。

数据背后,是资本的追捧——200多家机构排队申请保险牌照;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养老保障不足;是从业人员的热情——2016年新增从业人员总数达到740万;是行业的创新与变革——相互保险破冰、互联网保险异军突起。

快速前进的脚步,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金融业的变革对行业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行业的发展和监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持续下行,投资收益降低与负债成本上升加大了利差损的压力;保险姓保,正本清源的思路下,冲规模向重价值的转型过程并不轻松;当优质资产荒加剧,“长钱短投”问题凸显,个别险企的激进行为甚至使整个行业被妖魔化。

“要打赢一场硬仗,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如是说。

不言而喻,这个管理风险的行业正在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创新与变革;五年嬗变之后的保险业,在划清红线、有位之后更有为的监管思路下,正践行其现代保险新时期的使命。

大跨越与严监管的这一年

市场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截至2016年底,总保费收入3.1万亿元,一举超过日本问鼎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是大概率事件。当初预计实现这个目标的年份是2023年。

这或许得益于保监会“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与政策路径。包括保险产品费率、资金运用和市场准入退出三个条线的改革。

按照项俊波的话说,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在产品方面,人身险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已完成“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三步走,商业车险改革在全国铺开。

服务方面,大病保险已实现全覆盖,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突破14.5亿亩,保费收入跃居全球第二,责任保险、健康保险迅速发展,通过商业手段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和纠纷。

市场方面,自保、相互、互联网保险公司等新形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组织形式更加丰富。

监管方面,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成,实现了保险监管规则与美国、欧洲的三足鼎立。

至此,中国保险市场已然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多元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尽管市场生态有待进一步净化。

很显然,“有为”才能“有位”,“有位”之后方能更“有为”,如今摆在行业面前的已然不再是“名分”和角色定位的苦恼,而作为金融三大业态之一,保险用增长演绎了一个行业的后来居上;大发展、大跨越的背景下,成长的问题和烦恼如影随形,个别风险苗头不容忽视。

而归结起来,保险市场生态涵盖“公司治理、保险产品与资金运用”三个纬度,即市场主体的整肃、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厘定与风险防范。就此,保监会可谓不遗余力。

就在1月12日,保监会就起草的《保险公司章程指引》(简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监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保险公司治理有效性。《指引》强化股东权利义务,明确授权及表决机制,引入“生前遗嘱”,防范化解治理风险等。

事实上,保险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资本从未放松过对保险牌照的追逐——2016年有200余家机构排队申请牌照,在《新财富》公布的2016年前十大富豪中,就有7个涉足保险。资本热衷的同时,保险公司的实力也在增强:现有保险公司中有17家资产超过千亿、3家超过五千亿、3家超过万亿。在2016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有17家金融企业入围,保险企业占据5席。

为此提供强力后盾的是,上海保险交易所挂牌开业,大小公司的需求得到满足,资管产品得以标准化;在此之后,据保监会发改部主任何肖锋介绍,保险并购基金已经完成雏形,通过GP+LP式的专业能力组合,可以为保险保障基金增加垫层,防范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同起同落等风险。

2016年,保险更进一步践行“让生活更美好”之诺:1-10月保险业赔款支出8526亿元,同比增长23%。此外,行业着力打造以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小额保险等为主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以小贷险、学贷险、农险保单质押贷款等为主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以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等为主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全方位助力扶贫攻坚。

不过,世事如炬,一枝独秀快速发展过后,一些中小公司的激进经营风格令市场侧目:诸如保障功能被弱化,融资功能被放大,保险由“保”改姓“投”,投资风险偏好提升,投资风格激进,在股市快进快出,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偿付能力也不断承压。

早在2016年初,人身险和中短期存续产品从就成了监管的重点,可以看到的是,在系列开门红产品中,寿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正一步步加强。2016年底,监管部门再次重申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保监会先后发布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和《财产保险公司产品费率厘定指引》,监管频率之高令行业一时难以适应;而在已经出发的2017年,一波政策正在候场,保险资金运用、险企重大投资行为以及关联交易都将被纳入更加细致的监管。

同样在2016年,“偿二代”正式建成和实施,偿二代体系下的风险综合评级制度更是进行了首次运行。目前,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53%,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保险上至服务国家战略,下至民生百姓。但就其金融属性而言,无外乎资产和负债两端。囿于宏观经济的下行,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的成长与烦恼亦日渐凸显。寿险在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或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财险的商车费改步步深入;资金运用方面,系列监管政策下,举牌行为或许有所收敛,但在低利率、低回报的经济周期下,讲究资产配置道与术的险资或将有更加出彩的表现。

负债端:产品端的松与紧

诚然,无论是“十二五”期间的费率市场化,还是“十三五”伊始的“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的监管导向,正本清源的寿险供给侧改革一直在路上。

高速增长的寿险业依然领跑在行业的前列:1-10月,人身险公司实现规模保费3.05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和增速均创近5年峰值。其中,新单规模保费2.29万亿元,对增长的贡献度超过90%。

不仅是速度,结构亦在优化。“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险种结构优化,改变了分红险‘一险独大’的格局,普通险、分红险和万能险三足鼎立,分别占比32%、20%、31%。”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说。

据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以年金保险为代表的商业养老保险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近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此外,经过四年的努力,大病保险制度已经从试点起步阶段进入到全面推开阶段,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9月底,共有1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9.66亿人,占大病保险总覆盖人数的92%。

而快步前进的过程中,寿险从业人员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持续的中短期存续产品监管。

的确,2016年,人身险的监管步步升级。从持续强化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到连续出台规范中短存续期、精算管理和产品监管三项制度,再到叫停违规公司互联网业务,开展万能险专项检查,最后暂停万能险整改不到位公司业务。“保险业姓保”的监管思路下,一路蹿红的中短存续期万能险被念起了紧箍咒。

“全面排查万能险业务风险。对74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万能险流动性、资产负债错配、利差损和销售误导等风险的排查。从排查情况看,大部分公司发展态势较好,风险整体可控;对不同程度存在流动性压力、久期错配、利差损、回访不及时和未单独账户管理等问题的9家中小公司列入专项检查。”袁序成说。

于是乎,万能险风险保障水平成为世界监管规定中的最高水平。于是乎,保险业务价值不断提高提高:期交业务增速69%,分别高于规模保费增速和趸交业务增速17和2个百分点。“保险姓保”理念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保障业务不断提速。伴随着个人健康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的扩大,健康险发展一枝独秀,年度保费规模实现3999亿元,增长100%,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在这背后,是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计划生育家庭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全面开花。

曾几何时,人身险市场竞争单一化、同质化成为行业弊病,70%的行业利润集中于传统的几家大公司,中小险企难逃亏损命运。如今,这一切已然生变。据袁序成介绍,市场的集中度正在不断下降:国寿等7家传统主要寿险公司市场份额44.9%,下降6.7个百分点;民营中小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到49%,上升6个百分点。

8000千多亿的财产险同样在变革中前行。而重点则是继续进行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商车险改革”)。

去年6月,第三批商业车险改革全面推行,18个试点地区完成切换,改革的第一阶段画上了句号,一度前端被严控的商业车险焕发了新的活力。

对于这样的结果,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何浩表示:全部切换半年后,改革总体达到了预期。在他看来,无论是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还是把定价权利交给公司,把选择权交给客户,亦或是通过费率“奖优罚劣”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都是改革之初所设想的。2016年,改革后的商业车险市场保费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改革促使驾驶行为改善,减少了交通事故,起到了社会治理的效果。从消费者角度看,改革扩大了车险保障范围,车均保费下降了5.26%,商业三责险平均限额提高了17.4%。从保险公司角度看,倒逼公司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承保理赔服务能力,也就回到了保险的本源。

当品种丰富的产险遇上互联网,便产生了美妙的反应。互联网保险的蓬勃大大提高了中国居民的保险密度,针对不同需求而设计出的不同险种也层出不穷。据何浩透露,目前协会里等待评估的新商业车险产品多达140个,创新成了重要的检验标准,保监会还指导行业协会设立了专门的评审委员会来对待批产品的创新价值进行判断。

与此同时,若说寿险是深度,则财产险便是广度,其牵涉的面更广。

诚如占比不大的农业保险正在做着的“大事情”: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跃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2016年1-10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10.9%,支付赔款156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突破14.5亿亩,覆盖率59%。承保森林21.8亿亩,占森林总面积的70%。

如果说大保险时代背景下,负债端的寿险与产险在进行市场化的自我修复与拓展,且日趋渗入国家经济建设体系之中;那么,投资端而言,2016年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投资端:誉与毁

“险资举牌!土豪?妖精?”市场赞誉中也不乏诘问与杂音。

“对于监管来说,今年充满挑战,上半年比较顺,下半年成为舆论的焦点,确实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回顾行业2016年的发展,发展改革部主任何肖锋表示。

2015年,保险资金用成绩证明了自己:资金运用实现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平均投资收益率7.56%,创下新高。2016年,这个成绩可能很难达到。

诚然,当保险总资产突破14.8万亿,资金运用余额超过13万亿,超过基金和信托产品规模后,没有人能忽视这股力量。也因此,险资成了市场的风向标、稳定器、压舱石。险资的一举一动都被关注甚至放大。

系列保险资金运用新政给资金绑松、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产品发行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后,放开手脚的险资遇到了成长的挑战和烦恼:

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从去年最多时浮盈数千亿元,一度下降至全行业浮亏;企业债券违约殃及保险投资,随着违约债券增多,使得如何更加审慎的进行债券投资,以及保全已有投资项目成为挑战。

宏观方面,各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投资收益覆盖寿险保单特别是长期寿险保单成本的难度加大。除此之外,更有部分公司集中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并将其主要投向收益高、流动性低、期限较长的不动产、信托等另类资产,以期获得较高收益,导致“短钱长投”问题凸显。

对整个行业来说,个别公司的激进行为无异于个别“坏孩子”的“胡闹”,无论是被当做大股东融资平台进行跨行业收购、在资本市场快进快出操作带来负面影响、还是频繁大手笔举牌并与管理层发生冲突,都使险资被贴上了野蛮人甚至“妖精”的标签。

凡此种种,或将都被纳入监管。据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任春生介绍,监管部门正在全面系统梳理规则,部分新规已进入发布程序,监管层将一如既往鼓励险资对符合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行业相关产业进行投资,个别行业可能会面临限制。而一旦形成收购,保费使用将被限制,需使用自有资金;此外,保险公司的一致行动人收购或将被禁止。

拨开舆论热点的迷雾,大部分深谙资产配置道与术的保险资金其实有着自己的路径——扩大另类资产投资配置比例,在低利率环境下,以时间换空间是久期长的保险资金独有优势。

投资端,保险一样履行着让“生活更美好”之诺:数据显示,2016年,在协会注册的各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达152项,合计注册规模3174.39亿元,累计注册规模达到1.7万亿,是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总规模的1.2倍,主要投向基础设施、不动产、棚户区改造、保障房等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领域。比如,截至2016年末,在保险资金实体项目投资中,涉及绿色产业债权投资计划的规模达5257.98亿元,投资规模占比达39.02%,项目涵盖了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

回顾“十三五”规划,中国保险业第一次站在世界面前谈自己的发展,建成现代保险服务业,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而真正做到“强”和“大”,保险强度和保险密度上仍然任重而道远,这意味着行业仍大有作为,市场拭目以待。

既然“十三五”开局之年交出如此答卷,这个在誉与毁之间变革与反思、笃信力行的行业——也许有理由、有能力让市场相信“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