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来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三天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有人大惊小怪,有人习以为常。

保汇率还是保外储一向难选。“我们现在面临的是5选4的局面:汇率、外储、货币政策独立性、国家信誉和防止市场扭曲、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我认为,这当中最不值得保的就是汇率。”有专家近日在“2017年债券市场投资策略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

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结束,尤其是最近两年受到境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和贬值预期。按照余永定的说法,“未来汇率怎么走央妈的心思难猜,但应该克服非理性的汇率浮动恐惧症”。

人民币汇率仍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恐惧在所难免。克服恐惧,坚定金融市场化改革仍是惟一出路。

汇率自由浮动,外储有增有减应该成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日常。一场汇率与外储的保卫战更应该是一场不懈改革的攻坚战。 “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更加透明,形成了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双向波动,以及更加成熟理性的国内市场。未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及在岸市场的开放仍将继续。

外储29982.04亿美元较外储峰值时的近4万亿美元(2014年6月),刚好缩水1万亿美元;时间跨度两年零七个月。缩水的原因,不可避免地有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藏汇于民和资本外流,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瓶颈同样不容忽视。外汇储备本来就离不开出口创汇一分一厘的积攒,因此增加减少,和出口贸易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财政部内控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曾说:“外汇储备的重心应该是生产和发展,也就是外贸和实体经济的振兴程度,而不是外汇储备的规模和数字。”

中国经济仍在调结构促消费的改革进程中,适逢世界贸易大环境又受到反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里,中国出口都很难重返过去的增长快车道。外储的缩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会持续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货币的实际“创造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外汇储备,到后来的土地银行。现在,作为经济发展基准的“货币之锚”正经历新一轮的转换——从土地本位,转向以税收财政和市场化金融体系为依托的“信用本位”。

如今,央行牵头的金融改革速度明显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改革政策性银行、鼓励建立民营银行、为互联网金融立法、推动利率汇率改革……在急剧变化的全球金融市场上,中国的金融改革越来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上个月监管层也开始重提久违的“创汇”二字,但这次的重点不是出口创汇,而是“扩流入”,也就是依靠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来吸引外资。如果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改革开放能继续推进,外储稳定可期,汇率压力也就迎刃而解。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