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高达484人/平方公里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北京消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昨日联合发布了首部“京津冀蓝皮书”。蓝皮书显示,目前京津冀的人口规模已达到1.04亿,而2020年以前,京津冀地区人口还将缓慢增长,老龄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京津冀的人口规模达到1.04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7.79%。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高达484人/平方公里,近4倍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北京市和天津市人口分布高度密集,每平方公里人口分别达到1195人和1100人。河北省的人口密度为383人/平方公里,大大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尽管如此,河北省人口密度也近3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北京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71%。同期,天津市的这一比重为8.52%,河北省的同一指标为8.24%。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该地区被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京津冀总人口中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占77.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北京、天津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82.68%和81.68%。劳动力丰富的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的不足而导致就业压力大。

京津冀产业发展走向融合步伐加快

本报北京电(驻京记者程福俊)首部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指出,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地区间经济梯度落差过大,“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亟待解决;缺乏有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次级中心城市,城市体系不完善;产业关联弱、融合度低,产业链断裂;市场配置作用弱,行政影响较强;区域合作关系复杂,缺乏高层次合作协商机制;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重等。京津冀三地区域协作中浅层次的垂直分工居多,深层次的产业合作显得缺乏,区域经济关联度较差。如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地之间的融合发展,增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是未来京津冀区域深化产业合作、提升经济一体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蓝皮书说,京津冀作为国内的三个一级行政区,不存在贸易的壁垒,市场开放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达成共识,发挥整体功能,形成一个经济区。京津冀目前已初步实现了要素一体化,如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首钢搬迁落户河北曹妃甸;北京一机床铸造车间迁到河北保定市高碑店;北京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迁至河北沧州市泊头;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也迁至河北霸州,京津冀产业发展走向融合步伐加快,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朗。

而区域内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是京津冀都市圈加强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淡化行政区划的关系,强化经济联系,根据发展需要,对京津冀城镇空间布局提出战略性的规划方案,从而建立起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合作项目实施保障机制和制定相应制度,明确实施主体、实施办法和实施条件。今后政策一体化的导向是:制定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政策、京津冀都市圈生态环境的补偿方案和政策、以滨海新区为龙头带动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等。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