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形式适合谣言的滋生
当然,还有一些人的自我保护心态表现得更加隐晦。“比如某人结婚、生子的消息,绝对没有某人离婚、未婚生子这样的消息传播速度快。因为前者是正常的、健康的、值得祝福的,而后者却带有‘丑闻’的色彩。这些‘坏消息’虽然不会直接起到‘警报’的作用,让人能够更好回避风险,赢得生存机会,却能够让一些人从中获得接近于‘幸灾乐祸’的满足感。”杨海龙分析,“这种‘幸灾乐祸’并不是说当事人存在什么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不过必须承认,对于一些本身缺乏自我认同感的人来说,当看到别人遭遇不幸事件时,可以让他庆幸于‘幸好我不是这样’或者‘原来他也和我一样’的感受,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感。这对于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心态,也使得以负面消息为主的谣言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由于竞争加剧、压力增加,许多人都处于一种或轻或重的焦虑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安全感,人们会更容易倾向于选择关注负面消息,并更容易相信这些消息的真实度。
“微博的形式本身也更适合谣言的滋生。”杨海龙告诉记者,微博本身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社区形式,在微博里人们讲究的是短平快的交流模式,加上网络本身的隐匿性,使得人们在敢于“直言不讳”的同时,往往欠缺了理性的思考,非理性的程度也更高。加上微博是以几何速度进行传播,所以谣言一旦出现,就会加速传递开来。(记者 周俊 朱菁菁)
责任编辑:张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