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参赛不是去‘卖电影’,所以我特意用了‘内地版’,而不是‘海外版’。不去讨好外国人,而是要展示我们独特的思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也有专业的预告片制作人。”他得意地说。
中国需要专业的电影“流水线”
2010年,魏楠投资500万元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配备了两个录音棚、两个配音间、8间做特技剪辑的工作室以及一个可容纳20多人的小型影院,聘请了20多位资深剪辑师、录音师,其中包括一个法国人的特效团队。
明快而活泼的墙面,宽大松软的沙发。这个全部由“80后”和“90后”们组成的公司,布置得好似一个艺术家的居所。一群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中国需要专业的电影‘流水线’,把各个环节都做精。”魏楠说,我们完全仿照好莱坞的模式,公司内部分为创意、剪接、声音、二纬特效、三维特效等四五种人员,而且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他自信地说,希望将团队扩充到60人,做成亚洲最大、最专业的预告片制作公司,向好莱坞水准看齐。
“中国电影产业化刚刚起步,行业规范尚不完善。一些不遵守职业道德抄袭行为和恶性竞争,令我无可奈何。”魏楠说,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幸运的。但他更希望出现更多有规模的公司,大家携手建立行业规范,推进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柳亦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