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原国家体育总局足管中心主任谢亚龙在丹东出庭受审。在法庭上,这位曾经煊赫一时的“龙王”又有惊人之举,他对公诉人提出的多项罪名不予认同,并声称自己曾遭遇刑讯逼供,属于“屈打成招”。
江河日下的中国足球,让谢亚龙一向声名狼藉。在公众视野中,他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更类似一个蹩脚的喜剧演员。从“叉腰肌”到“谢亚龙下课”,有关他的言论与轶事,都被人编排成段子予以嘲讽。时至今日,这种情绪依然未曾平复。针对谢亚龙当庭翻供的行为,很多人不以为意;甚至有人表示,即使他真的遭遇刑讯逼供,也是咎由自取。
从一位小有才情的“能吏”,蜕变为令人不齿的“贪官”,谢亚龙的人生际遇令人感叹。未能严格自律,已经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现在这个阶段,尤其是相关的司法程序尚在进行中时,是否该对谢亚龙“人人喊打”却值得商榷。
此次足坛的反赌打黑风暴,东窗事发的不仅仅有谢亚龙。包括南勇、杨一民、张建强、蔚少辉等足协中高层官员,几乎悉数落入法网。也有众多俱乐部、球员牵涉其中。这足以表明,中国足球乱象缠身并非一日之寒,亦非一人之罪。管办不分、权责不明的体制,形成了灰色的“江湖规则”,也造就了滋生腐败的大环境。在多重的诱惑之下,众多足协官员沦为金钱的俘虏,其中就包括曾以行事雷厉风行而著称的谢亚龙。
这也足以表明,谢亚龙无法独自承担起中国足球没落的所有责任,更不能因此得到更严厉的宣判。当他在任时,因为职责关系,他必须成为民意问责的对象,承担种种质问甚至是嘲讽。但在他身份发生转换、成为被告人之后,却需要远离民意的诘问。因为这种民意往往带有过多的感性色彩,与司法务求实证、严谨量刑的精神背道而驰,需要谨慎对待。
众所周知,司法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能让民意过多地参与其中,以防司法的公平公正受到干扰。如果舆论始终对谢亚龙采取不依不饶的态度,先入为主地将那些坊间传言视作“呈堂证供”加以炒作,可能会对宣判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同时,谢亚龙当庭翻供也是他应有的权利。作为一个公共影响力极大的案件,有关部门对于他所披露的“刑讯逼供”等违法情节,更要进行严格调查。司法介入足球行业是民心所向,但一定要保持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公正”。
目前这种对谢亚龙“人人喊打”的态度,本质上还是一种成王败寇的名利观,虽然有情可原,但无助于社会的民主理性。我们可以对原足管中心主任谢亚龙进行批评,也要尊重并保护被告人谢亚龙的合法权利。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