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商品房销售缺乏透明 买房子像在黑箱子里摸东西

来源: 新浪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国家明令要求商品房销售必须明码标价、一次性公开销售房源,以防止价格欺诈、哄抬房价。然而,记者近期走访沈阳部分热销楼盘发现,开发商大多未执行明码标价政策,沈阳市物价局表示,今年尚未对此问题进行检查。

多数楼盘明码标价未落实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随机走访了沈阳10多家新建商品房销售中心,无一家在销售大厅醒目位置放置标价牌、价目表或者价格手册,其中不乏金地、万科这样的知名开发商。

在浦江瑞宝国际的售楼中心,记者提出要看价目表,置业顾问从吧台的档案夹里拿出了一张简单的表格,如果售楼员不解释,根本看不懂,至于是否已售等其他信息一概没有。

在金地檀溪的售楼处,一名置业顾问说,价格虽然是一房一价,但并不公开。顾客想看什么具体房源,由置业顾问去看价格,然后告诉顾客。记者随便问了一个,置业顾问向总台大声吆喝询问,总台经查询才告诉记者。

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规定,商品房经营者应当在商品房交易场所的醒目位置放置标价牌、价目表或者价格手册,有条件的可同时采取电子信息屏、多媒体终端或电脑查询等方式。采取上述多种方式明码标价的,标价内容应当保持一致。

而记者在沈阳走访的几家楼盘,可供查询的电子设备都被关闭着放在销售大厅的角落里变成了“摆设”,有的还没有安装查询机。华发岭南荟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设备上的信息是开盘当天的,但很久没有更新。

“挤牙膏”公布房源有惜售涨价之嫌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定,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经营者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开发商对此也未执行。

30多层的保利达江湾城以23层为界,先售23层以下,后售23层以上,其工作人员宫美妮说这是销售策略问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的楼盘明明已经全部拿到了预售许可,但却先只卖一部分。这样做其实是在人为制造房源紧张,形成“供不应求”的假象,推动房价涨高。开发商不想卖的房源会说暂时不推或者直接说没有,内部人员会在本子上对想要留下的房子谎称已售,并做不同的标记,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楼盘几栋楼都已经封顶,但却只销售其中一两栋。售楼员说,不会一次性推出所有房源,其中一栋是楼王,什么时候推还没有定。有的售楼员对记者说:“房产销售不按照发改委发布的规定明码标价并一次性公开房源,这跟学校不按照要求给学生减负是一样的,虽然有规定,但是谁也不好好执行。”

没有实施明码标价和一次性公布房源,为楼盘涨价营造了更多活动空间。华润奉天九里的一名置业顾问告诉记者,开盘以来已经涨价3次,平均每月涨价一次,每次每平方米涨300元左右。浦江瑞宝国际的置业顾问说,涨价与否由开发商自己决定,可以一天一个价,不用上报审批。

对于开发商如此销售行为,消费者多感无可奈何。沈阳市民吴先生说,买房子就像在黑箱子里摸东西,人家说多少钱、剩什么,就是什么。

物价监管形同虚设 信息不明导致市场虚火

《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中要求,各级物价部门是监督检查商品房明码标价的责任主体。沈阳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局长张日新告诉记者,去年对明码标价问题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大部分开发商都未做到明码标价。“但今年以来,由于其他检查项目繁多,还没有对商品房明码标价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也不清楚整改情况。”

张日新说,物价部门查处商品房明码标价问题有较大难度。一是人员少、力量薄弱。要完成国家和省里组织开展的价格专项检查行动,还要对群众投诉进行调查和反馈,无暇面面俱到;二是执法能力有限。去年查处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按照每套住房罚款5000元标准,总计罚金才3万元;并且物价查处价格违法程序非常繁杂,时间漫长,没有强制手段,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张日新说,明码标价和公布房源执行不力,肯定会对房地产调控带来不利影响。

“这是缺乏起码的市场透明。”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微博)博士认为,不明码标价、不公开房源,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将会使整个房地产市场供需失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些地方将明码标价等调控政策束之高阁,或是一阵风执法,总体上各地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鲜见开发商被查处,区区几万元的罚款也让开发商感到违规成本过低。因此,保障调控政策落实到位,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加大处罚力度,公开曝光一批违规项目,让群众参与执法监督。



责任编辑:李静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