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9月25日讯(记者 康学红):25日上午,石家庄市召开喜迎十八大,展示新成就,幸福石家庄——“文化强市”主题新闻发布会。
据环渤海财经网记者了解,近年来,石家庄市文化建设遵循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创优人文环境,培育城市精神,促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切实解决省会文化建设的“短板”和“欠账”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会上,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纯阳就石家庄市文化改革发展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文化事业长足进步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目前,石市推出“彩色周末”、“迎盛会、颂盛世一欢乐大舞台”等有影响的品牌文化活动,石家庄市广电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石家庄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城市文化功能得到提升;石市补贴200多万元引进《云南映像》、《天鹅湖》等名家名剧90余场次,推出面向普通市民的低价票,投资100万元为100支业余文化队伍配备演出器材,使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另外,现已建成351个“宣传文化示范村”、260个“文明社区”、600个“村民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精品创作生产的激励扶持政策,拍摄了大型历史专题片《璀璨时空》纪录片《石破天惊》和《古郡传奇》等一大批在国内引起反响的电视片,开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影像志先河,石市推出的此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全面展现了石家庄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改革成果硕果累累 文化建设增添新生机
石市出台了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转制企业发展16条、扶持动漫产业发展10条等一系列含金量高、力度空前的优惠扶持政策,从资金、土地、技术、人才、项目、管理、运营等诸多方面,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石市完成了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和电台、电视台合并,成立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成立了石家庄广电传媒、报业传媒、演艺集团三大国有文化集团公司,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有效破解旧体制的“瓶颈”问题,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有效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打造经济发展新支柱
自2006年以来,石市共签约文化项目299个,签约总金额达283. 9亿元。其中有215个项目落地实施,落地率达94%;石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招商战略,一方面利用石家庄动博会、深圳文博会、杭州国际动漫节等国际化平台,宣传推介石市的项目;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石家庄动漫大厦、中国动漫实训与考级中心、博纳国际影城、洪顺曲艺社等一批社会影响广泛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成为推动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1年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110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 8%,比上年增长22%,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从“十二五”开始,石市市每年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30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繁荣舞台艺术扶持资金500万元,有条件的县(市)区也都设立了一定额度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采取贷款贴息、奖励、补助、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扶持;着力培养现代传媒和动漫游戏产业。目前,专业动漫公司、企业已达80余家,经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达到6家,年动画制作能力达1. 5万分钟以上,周边关联企业超过2000多家,动漫产业产值超过12亿元,带动3. 5万多人就业,年培养动漫专业人才3000人以上。
最后,郭部长指出,石家庄县域文化产业还不够发达,在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比不足30%,比例不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目前石市正通过“建机构、出政策、抓宣传、上项目”的举措壮大县域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藁城宫灯、晋州紫铜浮雕、灵寿青铜器、无极剪纸、辛集农民画皮贴画、鹿泉黑陶、赞皇原村土布、新乐石雕、井陉拉花、正定常山战鼓等重点民俗文化产业,形成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区,培养一大批专、精、特、新的县域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开拓和抢占国内国际市场,努力形成富有石市特色和优势的民俗文化产业群,实现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