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11日电(记者李劲峰 吴植)记者获悉,为破解体育场馆运营困境,国家体育总局已确定在湖北省进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试点。
杂草丛生的田径场、建成没几年就被拆除的室内足球场……在中国不少地方,相当数量的体育场馆长期闲置,与此同时,城市居民严重缺乏健身场所。这种矛盾的现象不仅屡受诟病,还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目前,中国各地公共体育场馆已达110多万个,其中大量场馆因结构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盈利模式欠缺等原因,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只能靠财政拨款勉强维持运营。一些场馆只好关门以节省人工、水电、维修等开支。
湖北省各级体育系统共有120余座公共体育场馆,超过九成的场馆每年举办的大型活动在20次以下。部分场馆地处偏远郊区,少有人问津,运营困难。“全省体育场馆平均年收入仅为306万元,如果没有财政拨款和补助,场馆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何开文说。
据悉,湖北省将通过赋予场馆更多运营管理自主权,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配套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搞活经营,盘活场馆资产。
近年来,尝试盘活体育场馆资产的的不仅仅是湖北,安徽合肥体育中心因长期利用率不高,从2011年起被委托给中体产业集团运营管理。借助由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中体产业丰富赛事资源,合肥体育中心仅去年就举办了中国男足国际热身赛、中国足协杯决赛等大型赛事和活动57场,实现营业收入近2100万元,其中自营收入超过1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
同时,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大型体育场馆也开始通过冠名等商业运作,拓宽收入来源。作为北京奥运篮球馆的五棵松体育馆,在奥运会后更名为万事达中心,成为国内首例出售场馆冠名权。现在冠名费和赞助费已成为五棵松体育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远超场租业务。
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日俱增的群众健身需求让一些体育场馆开始尝到甜头。江苏无锡的国有体育场馆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每天向市民开放17个小时,单次最低消费仅需4元多,去年前往健身锻炼的市民超过千万人次。
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梁肃渊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无锡市下属的三个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去年收入合计达6200多万元,其中全民健身收入占比近一半。
业内人士分析,如何做到面向社会、服务公众,兼顾经济性与公共性,将成为各地体育场馆能否走出运营困境的先决条件。
据了解,中国政府部门正在制定加强和改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相关文件,从顶层设计入手为全国各地体育场馆健康运营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和指导更多的体育场馆“开源节流”,进入良性循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