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女士2007年9月21日在瑞士洛桑寓所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京德摄
“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2009年时,作家韩素音曾在其作品序言中如此写道。当地时间11月2日中午,这位世纪传奇女性,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传记作者于瑞士洛桑的寓所无疾而终,享年96岁。
韩素音本名叫周光瑚,出生于河南信阳,是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她曾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并曾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其作品有自传《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其中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生死恋》获得三项奥斯卡奖。
在19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只因她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有很多标签形容她: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以及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而是几乎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内蕴。
上海世纪文景曾接连推出过韩素音自传三部曲《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和自传小说《瑰宝》。这些作品尽管是韩素音的个人家庭、家族生活史,背景却是极其广阔的社会历史风云。韩素音曾经说过,她是从个人和家庭的经历,衍生出历史事件和社会环境对她父亲、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书中所涉及的人物,都确有其人,并非作者杜撰,只不过是将有些人物改名换姓而已,以免引起误会或麻烦。而当谈到写作的动机时,韩素音说,是让那些对中国茫然不知或知之不多的外国读者有机会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
《伤残的树》、《无鸟的夏天》和《瑰宝》的译者孟军说,韩素音的作品具有对待历史的独特角度,她把个人经历和现代历史发展过程巧妙结合在一起,而其文字也具有优美、刚健和清新的独特风格。
《凋谢的花朵》译者、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金坚范是韩素音多年的老朋友,他对韩素音浓烈的爱国情怀难以忘怀。1993年10月下旬,韩素音从瑞士洛桑赶到法国西奥塔已是下午5时,稍事休息,便出席了在该市举行的国际儿童电影节的颁奖仪式,金坚范也出席了电影节。在组委会特别为韩素音安排的接风宴前,她还就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西文化的差异发表演讲。“她随身带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边演讲,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金坚范记得,韩素音不仅进行了精彩演讲,还不时回答听众方方面面的提问。随后,听众又纷纷要求签名,散席时,已接近午夜12点了。当时已年届八旬的韩素音,不遗余力、不辞辛劳地介绍中国,让金坚范感动至今。(记者 路艳霞)
责任编辑:杨旭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