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陈芳)一年投入30亿欧元用于研发,提交600多项专利申请,新产品将带来数十亿欧元销售潜力……世界知名的化工医药巨头拜耳公司,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屡创佳绩,实现了技术的不断创新。
创新驱动:单一企业为何有魄力投入全球1%研发资金?
“30亿欧元预算作为研发基金”——这是目前为止所有德国化工医药企业中年投资研发最高的数字。这无疑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2011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企业及研究机构的研发费用总额约为2750亿欧元,而拜耳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就占了全球1%的研发投资额,其中外部合作项目约占30亿欧元研发费用的1/4,而这部分的投资回报率达三分之二以上。
“创新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唯一出路。”面对经济危机的多重影响,拜耳连续3年坚持近30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在拜耳全球总部勒沃库森召开的“创新展望”年会上,拜耳展示了一年来推出的多种新产品,巨额研发投入也让拜耳收获多多,2011年共提交了600多项专利。
拜耳的药品产品线也有充足准备:目前拜耳拥有共35个项目处于临床开发阶段。而在作物保护领域,一项控制真菌感染的杀菌剂用于德国1/4的谷物种植,增产达50万公吨。该领域的新产品将陆续向市场推出,届时将带来数十亿欧元的销售潜力。
“虽然全球经济还在持续低迷,但前瞻性的创新投资尤为重要。”拜耳全球总裁马尔金·戴克斯博士表示,“企业最大的商机,就是关注全球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当下人类面临的紧迫难题,如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服务、能源效率的挑战及与日俱增的需求,创新会刺激更多新方案产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联盟:研发新模式带来超级“原动力”
“如今包括拜耳在内的任何一家公司,已经不可能单凭自身的力量实现所有的目标,‘合作联盟’模式成为研发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拜耳公司董事普利思博士向记者表示。
普利思博士表示,面对全球数以万计的研发合作机会,专业水准是他们选择的关键。从研发技术到成果转变为商业机会,团队成员必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团队内部设立目标和优先事项,并且领导团队有足够的魄力在必要时迅速中止项目。以医药保健领域为例,“合作联盟”模式与知名药企研发新型抗凝血药物,渗透到初步设想、联合销售、营销等多个环节,预计销售潜力可达20亿欧元。
二氧化碳替代石化产品:创新改变未来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的计算,仅2010年,建筑、汽车、工厂和其他来源所产生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高达306亿吨左右。多数专家认为,这加剧了大自然的温室效应并导致长期气候变化,当务之急是通过降低能耗并提高能源效率避免生成二氧化碳。
2012年11月,拜耳公司联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能源供应商RWE公司,实现了一项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技术——将二氧化碳代替石油用于生产塑料。该技术目前已通过实验室取得成功,首批工业化产品预计将于2015年投放市场,这一技术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非日益稀缺的石油生产塑料这一构想,但直到最近,这一构想才凸显了成本效益。
“二氧化碳和石油一样含有化工行业的关键构成元素——碳,所以这一目标并非臆想。”项目负责人表示,一开始该项目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作用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工艺的不断提升及大规模的商业化运用,效果将会发生很大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