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骤冷,和同事一起前往附近的火锅店聚餐,腐败之余好好温暖一下身子。
虽然不是周末,店里生意却异常好,阵阵热气夹杂着香味,让寒意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一开始点菜,刚刚热乎儿的心情直线下降。新出炉的菜价大幅度上调,仅数日,羊肉已经从原来的22元提至28元一盘,土豆、白菜、香菇等常见的火锅料也均有涨价,并且取消了原先的点半份机制。而菜的分量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虽然不能点半份,但上来的大多就是半份而已。
价升量减,同事们纷纷表示吃不起。冬天火锅涨价本是情理之中,可如此大幅度却让人吃不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数据早已降至2%以下,超市食品物价也相当平稳。何以在此时,外出就餐花销却不降反升呢?
其实这家火锅店的涨价不是个案,不光火锅,今年以来,各种餐馆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价行为。以深圳本地为例,面点王、味千拉面、湘粉人家、永和豆浆等品牌餐饮的主要产品都有10%~30%不等的提价。餐饮业的“高通胀”和CPI同比数据的背离,促人思考。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曾说,“非连锁类餐饮店铺的成本里,租金可能要占总营业收入的40%~50%”。从2007年开始,餐饮业租金一直保持年8%左右的增幅。现在城市核心商圈一家占地100平方米的商铺,一个月的租金约15万元左右,按人均次消费50元记,需要每天100个客人才能赚回租金成本。不断攀升的房产价格,让餐饮门店不堪重负。
人力成本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虽然经济不景气,但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出现了用工荒。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餐饮企业上半年人力成本普涨约10%,多则达到25%,这无疑更加重了餐饮门店的负担。
不断攀升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抵消了原材料价格稳定,导致餐饮总价上升。实际上,原材料也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便宜。入冬以来,牛羊肉价格小幅上扬,根据统计局11月份的50城市物价数据,羊肉价格已达到每斤29元。
如此看来,租金、人工、原料价格,已经成了压在餐饮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终端产品售价转移成本,火锅吃不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奇怪的是,这一切在CPI上为什么没有反映呢?
CPI是一个综合指数,统计子类包括食品、交通、服装、房屋租金、人工服务等,涵盖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在这其中,食品类的权重是最大的,约为35%左右。这与中国平均恩格尔系数是相符的,但与餐饮业成本构成大相径庭,租金和人力成本虽然同样计入CPI,但由于权重过低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最终产品价格。另外,CPI中房租价格与实际价格有较大误差。于是CPI和就餐价格感受的背离就出现了。在CPI中,猪肉占了很大的权重,而火锅店价格高高在上的牛羊肉是主要原料,猪肉比例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火锅的价格和CPI指数相去甚远。
当然,CPI作为综合统计指标,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面面俱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外出就餐已成家常便饭。CPI作为指导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其与实际消费成本的背离现象,值得去思考和改进。(王飞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