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变 “轻” 了——辽宁鞍山采访纪行
本报记者 金 晶 姜 范
12月4日,记者转乘刚刚开通4天的哈大高铁前往鞍山。同行的乘客告诉记者,“以前去鞍山,还没进城,就看到漫天滚滚的红烟。进了城,听到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
拥有全国四分之一储量的铁矿石、因钢兴业也以钢为生的鞍山,如何摘掉“脏乱粗黑”的帽子?
鞍山的答案是:转型发展。“对鞍山而言,转型是一场不能回避的‘硬仗’。”鞍山市常务副市长刘桂香坚定地说。
转型谈何容易?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鞍山的二次产业比重过大,虽历经多次产业结构调整,但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重任在肩。
这一次,鞍山选择从保护生态入手,从解决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将经济转型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鞍山曾是辽宁空气治理任务最重的城市。6年前,丹佛斯(鞍山)控制阀有限公司区域能源部总经理于海军第一次来到鞍山。“眼前是一排排烟囱,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我当时认为自己不会在这里待很久,觉得公司也不会一直留在这里。”于海军坦率地说。不曾想,四季变换,寒暑交替,公司没有搬走,于海军也在鞍山工作生活了6年,成为鞍山环境改善的见证者。
如今的鞍山,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气已达到335天。“二级及以上天气占到全年的92%,对鞍山来说尤为不易。”生于斯长于斯的刘桂香非常感慨。
知易行难。走访一个个园区,采访一家家企业,记者不无好奇地追寻着鞍山转型发展的足迹。
鞍山经济开发区所在的达道湾,地处鞍山西部,在5年前的老照片里还是网线密布、沟渠纵横、污水四溢的脏乱形象。如今记者在这里看到的却是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多个新建的汽车专卖店和汽车交易市场已成为鞍山培育新兴产业的热土。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钢铁产业之外的主导产业,是鞍山经济转型的明确信号。鞍山市国瑞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尼龙66盐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汽车、民用体育甚至航空领域。谈到未来的发展,公司副总裁高先德充满信心:“我们公司的产品属于化工新材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鼓励提倡发展的。预计到2013年,公司年销售额可达13亿元。公司正准备加大投资,力争3年后实现产量翻番。同时继续延伸产业链,建设4万吨树脂切片生产线和10万吨工程塑料生产线。”
在鞍山市区东部的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随着185个项目相继落户,涵盖激光材料与配套元器件的上游产业、国内领先水平的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的中游产业及规模化制备激光应用产品的下游产业配套发展,激光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在拓展的同时,继续向传统领域挖掘潜力是鞍山的务实选择。目前,鞍山的钢铁精深加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春雨(鞍山)五金制品公司,钢铁深加工技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球化线材到紧固件,到磨光钢棒,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公司项目一期已经投产,年产球化线材7.2万吨,紧固件产品1.5万吨,年产值为5亿元。预计项目二期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随着转型发展的一步步推进,鞍山变“轻”了。这样的一组数据令鞍山人自豪:鞍山的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三次产业共同拉动转变,服务业税收占全市比重已由5%提高到5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4.6:53.4:42。随着“青山、碧水、蓝天、净土”4大生态工程的稳步推进,鞍山的生态环境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鞍山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只有强基固本打好基础,多业并举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地区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才能更好地为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经济支撑。”刘桂香表示。
责任编辑:贺一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