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又见平遥》剧照。 本报记者 刘通摄
●国内首部大型情境体验剧
●观众与演员们一道来去,“穿越”至“古代平遥”
●正月十五正式售票,对全省旅游业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本报讯(记者 白续宏)清末繁华的平遥城,穿梭于同兴公镖局、南门广场、赵家大院等不同场景,体验“选妻”“镖师死浴”“灵魂回家”等精彩片段……2月18日,我省转型跨越文化产业标杆项目、国内首部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晋中市平遥县正式上演。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焕晓,副省长王一新,省政协副主席张友君出席首演式。
《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是印象系列演艺项目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晋中市委市政府倾力支持的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重大战略项目。该项目从2011年3月开始筹划,当年10月13日正式签约,2012年3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20日,为《又见平遥》演出专门设计建造的场馆沙瓦剧场宣告落成。
沙瓦剧场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词汇,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与2000多年前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剧场内部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没有传统舞台,观众从不同的门进入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与演员们一道来去,轻松体验“穿越”至“古代平遥”的独特魅力。
“你知道今年是哪年吗?”“今天怎么来这多人,都干什么呢?”“南门出大事了,大伙儿赶紧去看看……”随着剧情的发展,《又见平遥》剧情渐渐明朗:清朝末期,票号王家第六代单传、王掌柜惟一的儿子被沙俄绑架。为了营救王家惟一的血脉,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带着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前往沙俄解救人质。7年后,赵易硕和镖师全部客死他乡,王家的血脉却得以延续。这是平遥城的仁德,也是山西人的仗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见平遥》总导演王潮歌说:“这是我们在全国首次将舞台和观众席、演出和观看者,几乎全部安排在了一起。并通过使用大量的艺术词汇、戏剧、舞蹈、影像、音乐……制造了奇特的空间,希望观众能产生幻觉,穿越回100年前,像一个看客,更像一个亲历者,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
据了解,“印象”系列演出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每个演出可为当地提供500人到800人的就业机会,并有近10万人从演出所产生的周际效益中获利。《又见平遥》将于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正式售票、循环上演,较之实景演出,可以吸纳更多的观众,对晋中乃至全省的旅游业也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短评:文化产业与市场接轨的新起点
作为全省文化产业的标杆项目,《又见平遥》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我们在感受她带来的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坚信她将成为平遥古城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对于创作团队来说,《又见平遥》实现了我国首次把剧场和演出合为一体的创新和突破;而对于山西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又见平遥》演艺项目的成功,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更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和突破。
要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我们的文化产业不仅要走下去,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下去,是深入基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出去,是走出省界、走出国门,更多地发挥山西传统厚重文化的影响力;走进去,是要依托体制改革和项目建设,与市场接轨,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承载了以上三要素的《又见平遥》的成功首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她是我们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趟出的一条新路,甚至是树起的一块里程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