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林:北京、天津还有独特的效应即虹吸效应,就是人才全部吸到北京、天津了,但是北京、天津确实还存在产业转移的问题,河北从地缘上讲非常有优势,为什么很多人不来河北呢?
我觉得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河北坐落在六百多年的天子脚下,我们继承了很多优秀品质,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阻碍发展的观念问题。主要是太听话了。自古至今,缺少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胆量,同时也缺少吸引人才的具体政策。樊泽平的回答一下子引起全场共鸣。
只要不听话就能创新,李杨林反问道。
樊泽平
樊泽平回应道:我说一下我的感觉,我接触到一些企业家,很多北方的企业家天天跟着领导屁股后边跑,企业家要请市长吃饭。但南方的企业家很牛气,市长要找他,他说我顾不上,我要跑项目,市长要请他吃饭。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的观念也要转变,过去我们是小农经济观念,现在观念已经改了,大家都走出来了,但是走到哪里去呢?走到了我们企业家缺少自信心上面去了。企业做的再大,还是惹不起县长、市长。我们能不能改变观念,为引进人才创造环境?
天津、北京,有很多人才,不是不来,实际上很多专家不愿意在北京、天津挤,现在在北京上班走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的人有的是,我昨天坐高铁到石家庄才一个小时,不困难,是我们的政策、理念能不能吸引人来,有了梧桐树就会有凤凰,没有梧桐树怎么会有凤凰来呢?河北的发展有很大的优势,要创造好的环境。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提升文化的水平、管理的水平、技术的水平,发展才能有型。
我很佩服过去的燕赵精神,扑下身子去做事。活得自信一点,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是职责。
马锡林接着讲到,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共同关注,我们国家有八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史,封建时间太长了。但是河北人给我的感觉突出一点,听话吗?听话。
创新是什么?就是找政策啊,哪个成功的企业家不是折腾出来的?讲到河北发展,我觉得潜力和优势很多,比如说资源非常丰富,玉米有的是,葡萄糖厂很多、很便宜,微生物厂家也很多,但是缺少一些核心技术。其他省市主动找我们要合作,要引进技术,河北没有。所以说技术创新的敏感性这方面还是有距离的。我到国外考察,他们的多种垃圾等都可以作为施肥,我们大量的使用化肥,高污染,而且投入很多,这方面的创新、引进,河北非常有潜力和优势。很多路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自然而然走出来的。
穆京怀
穆京怀建议说,北京的优势,首先是人才优势,科技人员很可能由于工作的关系离不开北京,河北把一些研发部门设在北京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北京是文化、政治中心,在文化产业上,河北也应该依托北京加大投入。像杭州的周边、宁波、嘉兴等城市,在文化产业上也走得非常快,我感觉南方的经济始终走在改革的最前端,就是国家把什么列为战略发展的重点,他们很快就能注意到。在江阴县,县级单位上市公司31家,其中有几家在做文化产业。他们将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梦跟老百姓的家切切实实合在一起,中国梦首先是家非常温馨、非常美好,非常舒适,家里的环境更有自己的风格、个性,现在是一批富裕的人所追求的梦想。这个类型的事情在河北还没有。
北京的说的差不多了,那天津的优势呢?李杨林问道。
柯顺琦:天津的优势和北京的优势差不多,也是在人才上,有厚实的工业基础。
李杨林:天津曾经沦落为一个很落后的城市,这些年为什么劲头这么足?
柯顺琦:天津的位置最接近北京,原来天津的理念就是中央跟你说能干的事情才干,不像南方,中央暂不允许的事情也干,第二个是作为重点滨海新区的开发,现在好的项目非常多,大量引进了高科技,建立一个战略性的新兴基地,有好的政策、文化环境、包括对人才的保护,对人才如何使用,进行创业开发,融合政策性,使外来的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我想这是它的重点。
各位说了天津、北京的优势,也对河北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深得启迪。能不能直言指出河北的硬伤?像三鹿,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这种事情在河北不是一次出现了,比如旭日升、威力饮料、环宇电视等,作为京津的企业家,能不能给河北提出一些我们想说却不能说的话,李杨林提到。
穆京怀从南北方人的比较中指出河北的缺陷。北方人比起南方人,有一个差距就是在细节问题上。北方人做事粗糙一些,做得气派,但是细节不注重。就拿我们住的酒店,南方很多的细节非常注重,像我们早上吃早餐,自助餐盘子,一看就像食堂,不像四星级的酒店。
第五届风险防范论坛现场
樊泽平举例再次摆出了河北观念上的差距。浙江一个企业拿100万找到一个大学的体育学院,说你给我开发一个产品。学校的老师利用他们的科研优势花一半的钱到德国考察,剩下一半的钱把产品做出来。给企业去赚大钱,非常成功,企业承接的单子非常多。这种事河北的企业不会做。这个事对我触动很大。通过我们的努力把院士、教授、博士的智力优势变成科技的优势、产业的优势,这是要下很大功夫去做的。
李杨林:提改革创新,但是金融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样也在搞改革创新,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改革创新的同时,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涂燕宁首先对金融界的改革进程进行了阐述。实际上,金融方面创新改革步子非常大,超出我们行业内人的预想。大家都知道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按道理说,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步子会慢一些,这在业界都是公认的,可是最近改革的措施不断在出台。若干年来,中国总体的社会融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银行。但另外一个大量的民间资金没有地方可以投资,这就是金融方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有一个数据表明,全社会中资存量是15.76万亿,贷款是8.2万亿,这个比例说明若干年的80%,现在已经下降到了50%,所以我觉得对企业来说,你将来的融资可能不只是一个渠道去找银行了,可能你会有更多的渠道,打造多条投融资结合的渠道,降低牌照门槛,最终大力发展债券类融资,解决投资和融资两端的问题。
证监会的改革,主要是降低了很多业务门槛,而且所有的金融机构在牌照上面都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也就是证券可以做很多信托的业务,信托基金业可以做证券的业务,这是对中介机构的放开。另外保监会是整个的放开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原来这一块管得非常严,基本上只有央企和省政府才能用到它的钱,下一步它的资金也会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行业。银监会也是,在债权融资角度上,银监会的步子迈得非常大,短期融资债券、票据这一块非常活跃。
涂燕宁还就河北对金融业改革深化的反应敏捷度提出了质疑。结合河北,在整个产业上来说,有政治的原因、历史的原因,不是我们一下子能改变的,可能更多的要靠河北省层面上的设计。将来河北整个的产业布局到底应该走向什么方向,结合靠近京津、产业向外扩散,怎么去结合,这个需要一个设计。另外一个顶层也需要保持活力,我举一个例子,去年五月份,证监会为了支持国务院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出台了中小企业收债的产品,当时是试点阶段,只在长三角、珠三角试点。但是,后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很多省份都去两个交易所不断的沟通,也逐渐的在放开,但是没有河北,我想河北的这一块反应不是很快。
穆京怀插话说:能够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争取融资手段,河北没有争取。
最后涂燕宁提醒河北企业:证监会债券这一块的改革力度更大,一过春节就发了一个讨论稿,不仅是对中小企业,对所有企业都是这样,这一块也是河北企业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李杨林在对话结束时总结道:在50多分钟时间里,各位嘉宾说改革,说声音、说优势、说对接,又说金融,由于时间的关系,虽然每个节段都是蜻蜓点水,但却是画龙点睛。如果大家能纵横展开、深入思索,一定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杨旭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