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富积累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财富人群进入财富保值的第二代,也随着人们忙碌的脚步逐渐慢下来,我们会看到中国财富管理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可投资资产总量在2012年已经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被定义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接近有200万户,占中国家庭总数的千分之四。正是这千分之四的家庭占据了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量的半壁江山,也正是他们亲历了中国过去20年快速的财富积累过程。
中国的财富积累具有典型的时代性。20世纪80年代,小商小贩是第一批发家致富的群体,人称“个体户”。之后体制内人群利用价格双轨制进行贸易活动,当时被叫作“官倒”。90年代,市场经济到来,“搞外贸”的一批人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了财富积累,此后的10多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占GDP总量的30%多一路上升到60%多。而进入到21世纪,再没有什么比房地产投资和煤炭采掘更加容易积累财富的行当了。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承认,这就是中国人财富积累的节奏,它带有明显的时代律动,它隐含在了中国的经济脉络中。作为个体,或者是高瞻远瞩,或者是误打误撞。跟上这个节奏的,财富积累的速度超乎想象;而错过了,即使曾经富有过,也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那些“万元户”、“百万元户”,他们曾经有钱过,但现在看起来没那么有钱了。所以,对于发家致富,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通胀高企,那曾经的20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曾经的20年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财富人群,他们往往藐视投资风险,直奔投资收益。在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时代里,最大的风险不是“犯错误”,而是“被落下”。他们的内心一直有一种不安全感在鞭策他们:我今天是有钱人,我明天还是有钱人吗?在我们接触过的财富人群中,很多人对投资收益的要求开口就是年化收益率20%以上。他们认为,一个低于20%的投资还有什么好做的,他们身边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挣到这个收益。显然,这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财富积累的阶段——我要积累,我要有更多的钱!似乎“有更多的钱”才是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
然而,时代在悄然转变。正如中国经济在急速奔驰了几十年后,也正在悄然地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大家开始渐渐地意识到:企业不再那么容易赚钱了,人力物力都涨了,需求结构越来越细分了;股市已经亏钱了,债市那点儿收益率很不诱人,黄金横在高位开始调整了,房子也不会重复之前的大幅上涨了,古董字画都已经在天上了。如果我们往前看,我们甚至很错愕,好像除了去搞互联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重复之前的财富增长之路了。如果有人还要一年20%以上的收益率,我们也只能说,好吧,那让我们先把风险放一边吧。是的,不考虑风险的收益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中国的富有阶层,他们的财富管理的心态只能、也必须从“怕被落下”过度到一个新的阶段——财富保值。
财富保值,通俗理解,就是保持财富的购买力。而在一个如此国际化的今天,我们要说,我们要保持我们财富的全球购买力。在这背后,财富保值所面临的两大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好理解,其实就是对抗通胀;汇率风险,对于人民币持续升值了近10年后,多少是令人陌生的,但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在美国购物是如此的物美价廉,我们就需要看到人民币在未来可能的贬值风险。在亚洲的大多数国家里,发达的和不发达的都曾经遭遇过惨痛的本币贬值,这对财富的洗劫放之于个人都可能会是令人痛苦的一代人的人生故事。也因此,对中国的财富人群来说,一句真诚的劝谏是:忘掉那些挣快钱的念头吧,请一定保住你的财富,你在现在能买得起的东西在未来也要买得起!
从财富积累到财富保值的观念转变当然需要时间。我们都能预见到,也在历史上看到无数例子,时代轰隆前行,一些人还在过去意犹未尽,一些人犹疑不前,但中国的财富市场将无可争议的走到欧美等财富大国过去几十年所经历的时代,财富管理的终极目的必然是财富保值!而财富保值需要我们回归投资的本质——收益是对风险的合理定价。我们将重新看待那些我们熟悉的股票、债券、商品、外汇、期货。透过这些投资标的,我们获得的每一分收益都是我们对自身财富风险的深刻理解。追逐收益的年代正在过去,规避风险的时代渐行渐近。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财富人群进入第二代,也随着人们忙碌的脚步逐渐慢下来,我们会看到中国财富管理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许这个台阶的迈进一晃就是十年二十年,但当中国的第一批财富人群渐渐老去,回头看时,他们会感慨他们终于把他们曾经的“新钱”变成了“老钱”,所谓的“老钱”,那是守得住才是真的赢!(财富中文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