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 绿色出行
便民自行车租赁点将覆盖省会
自助便民自行车租赁亭前的自行车整齐地摆放着,多因素导致目前使用率尚低。 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本报记者 李维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渐拥堵、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逐渐加剧,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公交优先的大力推行、公共无车日活动的开展、电动车战略的实施等方面,人们可以感受到政府在绿色出行方面的大力引导。相比于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漫长过程,“放下汽车、骑上单车”的自行车出行方式,成为一些环保者的便捷选择,而省会石家庄的街头便民自行车租赁点建设目前正方兴未艾,新式的自助刷卡租赁业务更加便捷百姓出行。
千个便民自行车网点将便捷市民出行
地处裕华路上的河北科技大学门旁的便民自行车亭目前已经修建完毕,租赁须知张贴在站亭醒目的位置,部分自行车已经摆放在租赁点上,停车位均由电脑自动控制。便民自行车车把上有一个相当于锁的钢孔,把便民自行车放入停车位,钢孔就会嵌入停车位,自动锁闭。
据了解,自今年五月份起,首批三个存放点选址先天下、北国商城、新百广场,运营方介绍,“选择这三个存放点,主要是想试运行一下,一是看看市民的态度,是否受市民欢迎;二是看看是否适合省会实际,是否适合省会的道路状况和出行需要。”
据介绍,经过试运营,目前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根据规划,石家庄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计划在2014年年底前,依托数字信息建设技术优势和网点管理,建设便民自行车服务网点1000个,投放自行车6万辆,建设完成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全网点覆盖将为省会市民提供便捷、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自助刷卡方式方便市民使用
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并不是第一次亮相省会街头,为了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2011年初,石家庄市交管局投资30万元,购置了1000辆便民自行车供市民在15个借车点免费借用,受到各方好评。但当时的服务管理主要是靠人工,从租车手续的办理,到租车时间的计算,再到还车的验收等等,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管理仍然不尽如人意。
而目前的便民自行车亭棚采取更多的科学化管理措施。在每个管理亭和停车亭上,张贴着很多关于办卡、借车、归还的文字宣传。根据张贴的《石家庄便民自行车冀通卡申领及使用须知(试行)》,市民如想借用便民自行车,须先办理一张石家庄便民自行车冀通卡(以下简称冀通卡)。首次办理冀通卡时需携带二代身份证或户口本等有效证件的原件,填写《石家庄便民自行车冀通卡申请表》。首次申领冀通卡时,需要一次性存入320元,其中300元为车辆押金,20元为备用金。超出免费时间段,还车后,电脑系统将自动扣除备用金,当备用金金额为零后,电脑系统将自动暂停这张冀通卡的借车功能,待充值后即可恢复借车功能。
据了解,新款便民自行车实行90分钟免费租用,90分钟以上至120分钟(含)收取1元租车服务费,120分钟以上至180分钟(含)收取2元租车服务费,180分钟以上每小时收取3元租车服务费(不足一小时的按一小时计算)。还车刷卡时,自动从冀通卡备用金中核算扣取。一次充值最低20元,每张冀通卡可多次充值,长期使用,但不得借用他人和冒用。
便民措施尚待完善
据记者采访了解,针对目前采取的便民自行车政策,多数市民表示感觉很好,对于人们健康绿色出行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利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有些市民认为,300元的租车费用有些偏高,相当于自己买了一辆自行车放在那里统一管理,建议能适当降低租车押金。据外地的经验了解,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押金多在200元左右,而在杭州的市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可凭个人信息卡刷卡用车,也可用IC卡直接刷卡租车,外地游客可凭身份证和300元押金,办临时充值卡。服务点设有自助服务机、操作指南,可以“通租通还”,外地游客可随心所欲地骑到哪里还到哪里。而在有些地方,市民可以通过短信实现租车服务,市民只需给服务中心发送一条短信,就能收到一条取车的开锁密码,半小时内归还车子可免收租金。
如何更加便捷合理地租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目前站点少,设置过于集中无法实现通租通还,还需要多走冤枉路进行还车,对人们的用车时间和成本都是浪费。据了解,以省会城市为例,如果站点超过500个的合理设置,一般可以满足“通租通还”的要求,据运营部门介绍,随着站点的逐渐扩大,将会更加便利人们的出行。
在五月份省会试行的租车规定上显示,“新款便民自行车实行60分钟免费租用”,有的市民认为,市区面积不大,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因此一个小时的免费借用时间是够用的,但是如果路上发生点意外,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如果能把免费借用时间延长到90分钟,会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因此,目前的租车政策已经调整,免费时间从60分钟增加到90分钟。
便民自行车的管理也存在逐渐完善的过程,据省会便民自行车运营方介绍,从原来的人工化原始管理再到自动科学化管理,就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听取市民的使用建议后改进和完善的,他们将进一步对合理性的建议进行完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