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高桥为代表的带有政策性背景的公司果断扛起“开发建设自贸区”的大旗。借助准入机制改革、税收优惠等举措,试验区内外商投资环境有望进一步开放和优化。金融服务业相关机构开始围绕自贸区的特殊需求进行创新探索。在过去短短几个月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一个传闻、一个概念变成了现实。外界普遍预期,自贸区细则将在9月末公布,10月1日起或将投入运营。
虽然正式方案尚未出台,但在制度红利的强烈预期下,企业界已蠢蠢欲动。未来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望继续集聚航运、物流、贸易等保税区已有的核心产业,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成为中外企业投融资的热土。
腾讯财经了解到,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进行调研、探索新项目的可能性,少数公司早早地开始了投资、升级改造,并积极开展相关融资;而富有特殊改革意味的金融业,也围绕自贸区所需要的服务创新开始了探索。
开发公司抢先布局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众多相关的概念股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最不讳言“自贸区概念”的一家公司,因为它本身就是外高桥保税区下属的开发平台公司。在上海市综合保税区四家开发公司中,作为唯一的上市公司,外高桥也是其中最高调的一个。
8月下旬,外高桥推出了27亿元的定向增发A股融资计划,在长达37页的公告中,公司详解了对自由贸易区的认识以及公司在园区建设中的定位。虽然自贸区方案尚未面世,从这一详细的融资计划可管中窥豹。
具体来看,这些计划是外高桥现有平台的“升级版”,具体指向五大功能平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平台、亚太分拨中心平台、专业物流平台、高端现代服务业平台和功能性贸易平台。
外高桥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平台迎合了自贸区吸引外资的政策,公司将积极引进卡尔蔡司、玛涅蒂-马瑞利、斯坦威等项目,并为相关企业提供定制物业和专业配套服务;亚太分拨中心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定制物业和专业配套服务;专业物流平台着力拓展专业物流定制物业建设,与传统通用仓储物业错位竞争。
此外,高端现代服务业平台重点突破具有上海综合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大、智力要素密集、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功能型和知识型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功能性贸易平台分为机床展销和高端汽车展销两个领域,目前已经初步确定了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沃尔沃、进口大众等项目,并在积极引进捷豹陆虎、雷克萨斯、劳斯莱斯、法拉利等项目。
接近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人士说,五大平台是外高桥公司层面的方案,并不能说是一个在保税区政策指导下的决策。但是正如其方案中所说,自贸区将对区内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一些平台企业有扩张的需求。
不过其他开发性企业的表态相对谨慎。综合保税区剩余三家开发公司——同盛、临港和现代服务,截至发稿暂无回应,也未披露相关信息。
作为上海外高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方,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公司相关人士称,公司对自贸区政策已经着手了解研究,文化贸易预期也将纳入自贸区建设中。虽然在细则不明晰时公司尚不便作出评价,但在方案发布之后,可能会发布一揽子计划。
上海浦东现代物流行业协会会长仲伟林谨慎地表示,由于自贸区方案尚未落定,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也尚无法估计。但是总的来说,改革红利对物流发展有好处。
他认为,保税区今后转变为自由贸易区,转型发展还是以物流主导型的产业。“国际贸易、加工制造业都离不开物流的发展。”
外企寄望进一步开放
如果说自贸区内物流、贸易产业的红利还是停留在原有保税区基础上的边际调整,那么对于外商投资的开放政策,可以算得上在国内众多“特区”、“新区”中史无前例的制度改革。
中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马秀红去年初曾透露,到2011年年底,累计外商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73万家,目前在册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大概占全国企业数的将近3%,但是给国家上交的税收却占到我们国家税收总额的21%。
从目前官方披露的少量信息来看,自贸区对外商投资放松管制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而国务院对自贸区的批复提出,要在区域内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法无规定即可为。在新的管理框架下,外商投资的流程可能改写。
浦东新区区长姜樑近日对企业界代表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会在外汇管理、投资领域以及海关监管等方面做一系列的探索。
在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看来,中国市场的开放度偏低是客观的事实。“以拍卖行业为例,外资拍卖行入中国需要获得各种牌照的审批,但国内公司去香港进行拍卖不需要任何牌照,这点不是非常公平。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向媒体披露了他遇到的一个特殊的难题——虽然沃尔沃汽车已经被吉利收购,但按照国家政策,不能在吉利的工厂生产沃尔沃汽车。
这是因为,遵循国内三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性质要按照注册地来确定。由于吉利集团收购的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注册地在瑞典,因此这家企业的性质就被定性为瑞典公司,也就是外资公司。从法律上来说,沃尔沃轿车要在中国生产就必须通过合资。“这一原本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却未能按预期实现”,李书福说。
从体量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等关键时间节点,已经获得了飞跃式的进展。2012年1至12月,中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2亿美元,规模居全球第二。但从上述细节来看,仍有许多细节的问题待解决。
除了准入政策的改革,外界还普遍期待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对于外商投资来说这也将是一大激励。目前,深圳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区内企业可享15%的所得税优惠,而基础税率高达25%,市场预期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力度不会低于前海。
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浦东已经做到了先行,但自贸区红利将进一步助推这方面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已经集聚了20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5家研发中心;目前这200多家总部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32.44亿美元,注册资金达到108.73亿美元。
金融服务业创新胎动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近日如此向媒体表示,希望上海自贸区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区,“能够在金融方面有些更多的推动,包括资本项目自由化方面要有进一步的推动,甚至是所谓的国有企业改革、银行让融资进入。
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金融界对自贸区的期待。借助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奇迹,相关金融服务的力度有望大幅提升,且自贸区建设还有望与金融市场化改革有机结合,为全国作出样板。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徐权早在6月就公开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本土的金融服务机构已经在积极迎接自贸区带来的发展机会。接近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人士对腾讯财经确认,上海股交中心正酝酿在自贸区内设立一个企业股权交易投融资平台,让外商投资企业挂牌吸引境内资本投资,让境内企业获得境外资本的股权融资。“形式、方法都还在论证中,需要看自贸区最终的细则而定”。
债券市场也有望结合自贸区需求推出创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冯光华7月31日率队调研,并表示协会将深入开展有关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服务的专项研究。据报道,一些企业提出,希望协会能够针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问题,尽快研究出台专项融资政策和产品,以满足自贸区建设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8月召开的2013年第二次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也首次提出要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做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
私募股权领域,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观点提出,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引导下,前不久刚刚面世的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政策或会借此时机实现新的突破,受惠于汇兑环境的便利化、自由化以及税收优惠等。所谓的QDLP就是允许注册于海外,并且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对冲基金,能向境内的投资者募集人民币资金,并将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周宇认为,自贸区内的资本项目开放主要将和实体经济相关,金融服务领域可能涉及外资企业投资资金的汇入和汇出、跨境借贷的试点,以及以熊猫债券(外企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为代表的债券融资产品的创新。(腾讯财经 吕雯瑾 袁园 发自上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