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在全国肆虐,北到哈尔滨,南到三亚,几乎每个城市都受到威胁,这已成为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环保部一份通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9个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这一地区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河北在空气质量较差的10个城市中占了7席,成为全国空气污染严重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唐山在3、6、7月排名全国倒数第一,成为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面对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和各个方面的强烈诟病,河北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探索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
我认为,河北突围之路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勇于调整发展理念,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首要目标。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这既是国家针对生态文明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河北加快转变发展理念指明了方向。
多年以来,在传统发展观、政绩观驱动下,很多地方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环保欠债”。最近,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的本底指标,也是最基础的民生。更为特殊的是,河北紧邻首都北京,空气质量不仅关系到自身环境,更关系到首都的国际形象。面对中央要求和严峻形势,河北唯有痛定思痛,尽快将空气环境改善纳入考核体系,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全省的首要目标,在转变发展观念和政绩观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做出表率。
二是创新发展方式,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河北的产业结构一直以钢铁、水泥、化工为主,产业层次不高,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偏低,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正是导致空气污染、雾霾频发的根本原因,河北必须尽快走出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一方面要加快淘汰传统产业,严格按照国务院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要求,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有力化解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早日实现国家确定的压缩淘汰6000万吨钢铁产能以上、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100万吨以上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健康休闲、会展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三是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将强化区域合作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河北毗邻京津,具有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区位条件。在深化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政策创新,细化相关政策,全力打造环京津经济圈的政策高地。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大气污染面前,任何一个地区都难独善其身。10月23日,国家环保部召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6个省、区、市召开会议,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上述机制中,河北应主动会同周边地区在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同防同治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完善相关合作机制。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9月下旬举行的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明确提出了要马上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方案,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整治等措施。河北治霾任重道远,绝非一蹴而就,但一旦取得成功,不仅代表河北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更能反映出河北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就,亦会对全国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处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