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透视养老焦虑:进城之后感觉更孤独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人民视觉

编者按: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我国正在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难题越来越凸显。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双独子女担负多重赡养责任,传统养老观受到极大冲击。独居带来的孤单寂寞,退休金不够花导致的生活拮据,年迈体弱缺乏照料……都在困扰着不同的老年群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再次将养老话题推向公众视野。“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何让老人安享衣食无忧、体面幸福的晚景?新年伊始,我们推出“透视养老焦虑”系列报道,着重解析几种有代表性的老年心态,和您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山东退休教师刘文兰:

进城之后感觉更孤独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孤独如影相随

灯下,老两口默默地守着电话,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

天气越来越冷,室内的寒气上来了。71岁的刘文兰和老伴收拾行李,准备去青岛大儿子家过冬。

刘文兰和老伴都是山东临沂乡下的中学老师,有两儿一女。大学毕业后,两个儿子先后到了青岛,成家立业、站稳了脚跟。小女儿到了上海,10年前和丈夫一起出国去了加拿大。

三个儿女事业有成,当地人十分羡慕,刘文兰也十分自豪。可是,十几年前,当刘文兰和老伴陆续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孤独,就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退休时,儿女已不在身边;退休后不再工作,心里顿时空落落。除了教书,老两口兴趣爱好不多,整天待在家里,脾气也变得烦躁。为了排遣心情,那年冬天,在儿子的劝说下,她和老伴儿到了青岛。

可是,在城里,感觉更孤独。

儿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儿媳在外企工作,每天起早贪黑,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10岁的孙子在寄宿制小学读书,一周才回一次家。儿子、儿媳上班走了,老两口摸摸这、摸摸那,想帮忙收拾房间,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楼下的小区广场,白天没什么人;出了小区又怕迷路。大部分时间,他们俩就在房间里坐着。“熬”过了那个冬天,老两口说什么也不在儿子家住了。

回到乡下,老两口决定自己做些事。那时,他俩身体都还硬朗,就在县城边上租了一小块菜地,自己种菜。浇水、施肥、捉虫,每天往返于家和菜地之间,忙得不亦乐乎,生活充实了不少。但一到晚上,孤独还是如影相随。

孩子天各一方。灯下,老两口常想起他们小时的样子。电话是联系的主要方式。可是,刘文兰拿起电话,又不由自主地放下:儿子现在回家了吗?是在开车,还是在开会?打电话会不会影响工作?老两口常默默地守着电话,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好在,孩子们都很孝顺,经常主动打电话来,这让他俩十分欣慰。

这样过了几年,就在老两口逐渐适应了退休的日子时,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改变了生活。老伴突发中风,一下子卧床不起了。打针、吃药、按摩、理疗,为了照顾方便,儿子再次将他俩接到了青岛。第二年开春,老伴恢复得差不多了,夏天,老两口又回到了乡下,但再去菜园子种菜,已经不可能了。

从那年开始,天冷去青岛,来年转暖回老家,成了惯例。

压力与日俱增

看病有压力,生活更有压力。超市啥都贵,青菜、牛奶、鸡蛋,常常拿在手里掂一掂,最终又放下了

频频来往于城市和农村,刘文兰觉得很折腾。而更折腾的还不只是这些。

前年冬天,刘文兰在儿子家感觉肠胃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胃息肉。辗转几家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刘文兰心思很重,担心是癌症,好在老伴、儿子、儿媳都在身边,不断地鼓励她。刘文兰度过了一段困难期,逐渐康复了。

第二年开春,刘文兰回到老家,准备去报销医药费,但因为是在异地做的手术,在当地报销,手续十分复杂。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才把事情办完。

在大城市看病,刘文兰觉得太贵,到医院排队、挂号,又特别麻烦。大医院人多,社区诊所又看不了大病。就是去儿子家小区门口的药店买药,也觉得比乡下贵不少。

看病有压力,生活更有压力。在城里生活,油盐酱醋,样样操心。到门口的超市转转,啥都贵,青菜、牛奶、鸡蛋,刘文兰常常拿在手里掂一掂,最终又放下了。儿子说别怕花钱,可她心疼钱,总是花不出去。

最大的压力还是身体上的。老伴中风后一直行走不便,自己的身体也逐年变差。一年冬天,儿子上班时间,老伴在室内滑倒了,刘文兰费了半天劲,怎么也拉不起来。最后,是儿子给小区物业打了电话,物业公司派一名保安过来,才将老伴扶起。

年纪一天天增大。刘文兰盘算着,总去儿子家住,这不是办法。叶落归根,刘文兰希望,将来能把家里的老房子好好修修,最好能装上暖气,这样冬天就不用到儿子家折腾了。但是,看看自己和老伴的身体,这个愿望还能实现吗?

江苏老农李振华:

离开土地心里不踏实

本报记者 王珂

人老了,“根”还在农村

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地里的农活虽然不轻松,但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吃完早饭,李振华照例来到村东头的小桥上,和他的老伙伴们一起晒太阳、唠家常。

李振华今年67岁,老伴66岁。这个江苏北部的村子有500多户,2000多口人,青壮年劳动力900多人,超过2/3到北京、上海、宁波、昆山等地务工,留下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李振华的两个儿子也不例外:大儿子中学毕业就外出打工,先是到广州,后来到上海,然后又到宁波,算起来在外漂了20多年。小儿子中专毕业后就到了北京,跟着邻村的熟人一起做建材生意,也有10年多。

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打理农田的责任自然落到了老人身上。李振华家9口人,10亩地。一年收获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打药、浇水、除草这些平时的工作,李振华和老伴承担下来。每年到了收获的日子,才打电话让儿子赶回来。“地里的这些活虽然不轻松,但想想儿子们在外面不容易,来回的车票也不便宜,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2013年春节后,二儿子对李振华说,在北京待了10多年,都没有让父母见见天安门、逛逛颐和园,一定要把老人接到北京待一段时间。拗不过,他们老两口坐上去北京的火车。

到了北京,二儿子什么活都不让干。每天睡醒了吃饭,吃完饭看看电视、逛逛街,到了晚上,还有儿子守在身边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很舒服。

一个星期的“悠闲”后,李振华开始觉得有些闲得慌、闷得慌。在老家,他每天吃完饭就到邻居家聊天,有时端着碗就到了邻居家。在北京可不一样,楼上楼下邻居都不认识,对门邻居稍微好一点,但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

更关键的是,不知为啥,李振华晚上开始失眠。有时候会梦到院子里养的两头老母猪,因为没人喂,饿得嗷嗷叫;有时候又会梦到10亩责任田,长得满是杂草。

在北京待了不到一个月,李振华坚持让二儿子给自己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

病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

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挣钱却越来越有心无力,收入更没保障了

人老了,病多了,收入却更没保障了。

年龄终究不饶人。李振华去年11月在县人民医院检查之后才知道,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说是要牵引,得花不少钱。我寻思着,还是别花钱了。回家休息一段时间,没准就好了。”

花钱的地方多了,挣钱却越来越有心无力。李振华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农忙的时候,如果哪天干得着急,晚上会腰疼得厉害,一宿睡不好。

医生嘱咐李振华,不要再干重活、累活。这让他很为难:今年开春,如果不及时浇地、施肥,咋保障小麦的收成?小麦收不好,平时的花销又从哪来?就算孩子孝顺,过年过节能给点花销,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心里总觉得没底。

除了养自己,还不得不操心抚养孙子孙女。李振华大儿子家有一儿一女,二儿子家一个男孩。三个孙辈留在老两口身边,增添了不少乐趣,却也是不轻的担子。

平时接送孩子要“拴住”一个人,老两口轮流值班,每天按时按点,担心孩子走失。更让李振华头疼的,是孙子们的教育问题。

大孙女今年高三,在县城里的高中借宿。二儿子家的大孙子在镇里的中学,每天骑自行车来回。小孙子在村子里的小学读四年级,离家还算近。

前几天大孙女跟李振华说,身边的同学都有手机,她也想买一个。李振华心里犯嘀咕:一方面怕同学们瞧不起,该给孩子买一个。再说,也方便给家里和父母打电话。但又担心孩子沉溺手机游戏,耽误了学习。小孙子平时很听话,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我只能干着急。打心眼里想让他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我不识字,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帮孩子跟上老师的步子。”

为什么不让孙子们到父母身边上学?“不是咱不想,是困难太多。”李振华说,家里其实非常想让孙子们到城里父母身边读书。可由于不是当地户口,择校不容易,费用也不低。

“如果将来孩子们都能跟着他们自己的父母,俺们老两口的经济和生活压力都小了,那该多好。”李振华说。





 

责任编辑:牟尼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