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财经故事 > 正文

燕赵院士风采录 谢学锦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谢学锦院士

履历

1923年5月21日 生于北京。

1928-1933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习。

1934-1937年 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今北京市第13中学)学习。

1937-1941年 在上海沪江中学和云南昭通中学学习。

1941-1945年 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学习。

1945-1946年 在重庆小龙坎动力油料厂工作。

1946-1947年 在重庆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7-1949年 在南京永利硫酸铔厂工作,任技术员。

1950-1952年 在南京矿产测勘处化验室工作,任技术员。

1952-1956年 在地质部化探室工作,任工程师。

1954-1956年 任地质部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主任。

1956-1980年 在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1979年后更名为地质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任工程师。

1979-1988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80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1988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1984年 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所长。

1983-1999年 任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副主编。

1984年 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4-2000年 任国际地质标准通讯区域编辑。

1988至今 任国际地科联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组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

1989-1994年 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委员。

1999年至今 任国际《地球化学——勘查·环境·分析》(Geochemistry Exploration·Environment·Analysis)杂志编委、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编委。

荣誉

1950年,谢学锦进入解放后的南京矿产测勘处化验室从事矿石分析工作。1951年他与徐邦梁一起赴安徽安庆月山进行了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首次实验,发现了著名的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1952年随着地质部的成立,谢学锦调到北京,参与创建地质部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开拓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事业。1956年他进入当年成立的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1979年更名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任化探室主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到70年代末平反。50-60年代,谢学锦从事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研究,与前苏联学者同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分带现象,并写出了专著《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并在传阅中散失。70年代,谢学锦着手筹划全国的地球化学填图。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地质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所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起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80-90年代,除了部署和指导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外,谢学锦还着重进行了金矿的化探找矿研究,解决了金矿化探中的粒金效应等一系列国际上找金的关键问题,为中国金矿勘查中上千吨金矿的发现奠定了基础。1993-1995年间由谢学锦主持的“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与全国动态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为全球地球化学填图采样提供了典范。依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大量数据和他所主持的国家攀登项目“找寻难识别及隐伏的大矿、富矿的新战略、新方法、新技术基础性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的新理论和“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一整套矿产勘查新战略。进入21世纪时,谢学锦已经年近80,他正指挥着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创举和伟大工程:全国7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填图——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上76种元素在中国大陆表层的分布,为查清中国矿产资源和环境的监控与治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谢学锦担任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和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副主编、国际地科联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组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执行局委员等职务。


自传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学中的一门年轻的边缘分支学科,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苏联和北欧国家,美国的首次实验在1947年进行。谢学锦的父亲谢家荣读到了1949年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上的一篇勘查地球化学的文章后,向谢学锦指出,这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并派谢学锦前往安徽做地球化学调查。谢学锦与徐邦梁的安徽之行书写了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第一页:在安庆月山他们发现了铜矿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这一重大发现是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起点和奠基石。海州香薷已被国际上公认为铜的有效通用指示植物。

1952年地质部成立。谢学锦被从南京调到北京,参加化探室的筹建,开拓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事业。

1957年,谢学锦被错划为右派。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他忍辱负重,坚持工作。自1958年起他与邵跃合作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热液矿床原生晕研究。他亲赴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用化探方法发现了隐伏矿体,使一个快要枯竭的老矿山重新焕发了青春。大量的工作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最终使他们与苏联学者各自同时独立地发现了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组分分带特征,提出了通用的分带序列。这在当时是该领域内与苏联并列的世界领先水平。他们对原生晕形态、规模、内部结构的统一描述方法和术语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找矿效果极为显著。他于1964年写成了《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全面总结了原生晕的研究成果,堪称热液矿床原生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有不少人传阅过。非常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此书未能出版,且在传阅过程中大部散失,实为中国地学界的一大憾事。仅其中一章《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工作方法与解释推断方法》发表在物探所的内部刊物上,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化探工作者必读的文章和工作手册。

为勘查地球化学事业奉献一生

谢学锦把他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勘查地球化学事业,为祖国的矿产勘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使中国化探处于公认的国际领先地位,但他却无暇顾及请奖的事,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日理万机的工作中去。在处于逆境的时候,是他做工作,别人发表文章,而在处于顺境的时候,他总是实事求是,从不愿意在自己没有做工作的文章中署上自己的名字。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他和他的学生王学求合著的《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战略与战术》是他20余年间从研究地球化学填图的理论与方法到技术指导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再到“找寻难识别及隐伏的大矿、富矿的新战略、新方法、新技术基础性研究”取得成就的重要总结。撰写书稿时,恰逢他遭遇车祸,大量编写工作落在了王学求身上。谢学锦在病床上对全部书稿进行了通审、补充和修改。待到书稿交付出版社时,他致函出版社说:“书稿已完成。但贵出版社因我在著者署名上将王学求的名字置于我名字之前而不愿出版此书,闻之不胜遗憾”,研究工作中“我的一些同事与学生都做出了贡献,最为突出的是王学求博士”,“我认为此书的写作王学求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应实事求是将王学求的署名置于我名字之前。另外我已75岁,勘查地球化学未来的发展要依靠年轻有为、新崛起的科学家。他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必须对他们的贡献给予恰如其分的尊重与评价,决不能将之抹杀或掩盖……因此我坚持将王学求署名置于我之前,出版社如能接受我的意见将对扶持年轻的杰出科学家,加速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榜样与重大贡献”。山东科技出版社的门丽雅同志为此在《光明日报》上著文《经营圣殿》说:“院士让年轻作者署名在自己之前,这是何样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

的确,无论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矢志不渝,还是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与极端负责,无论是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祖国的忠诚,还是对年轻一代的扶持与钟爱,谢学锦都堪称是科学家的表率和科学工作者的楷模。

中文著作

1、 谢学锦、徐邦梁,1953,铜矿指示矿物海州香薷,地质学报,32(4)360-368茧自缚

2、 谢学锦、邵跃,1965,地球化岩石测量的各种方法与解释推断方法,物化探研究报道,第5辑

3、 谢学锦,1977,当前区域化探若干问题的探讨,物探与化探,2,1-10

4、 谢学锦,1979,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各种方法的讨论,物探与化探,1,18-26

5、 谢学锦,1979,区域化探,地质出版社

6、 谢学锦、侯智慧,1987,金矿化探(一):金矿化探的现状与研究方向,长春地质学院院报,7(4)361-372

7、 谢学锦、侯智慧、刘树信,1987,团结沟地区砂金成因探讨,地质与勘探,第10期

8、 谢学锦,(1987),2001,三十而立--为庆祝物化探所成立30周年而作,面向21世纪的应用地球化学文集--谢学锦院士从事地球化学研究50周年,地质出版社

9、 谢学锦,1988,金矿化探(二):特殊问题,不同做法,第四届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10、 谢学锦、王学求,1991,金矿化探:特殊问题,不同做法,第四届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11、 谢学锦,1992,中国化探发展的新战略,物探与化探,16(2)

12、 谢学锦,1992,中国化探走向2000年,物探与化探,16(2)81-86

13、 谢学锦,1992,勘查地球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物探与化探--10周年纪念专刊,20-31

14、 谢学锦、王学求、沈瑞平,1992,地球化学样品中金颗粒分布与分析误差关系的初步研究,地质地球化学,第5期

15、 谢学锦、王学求,1992,金矿化探(三):金的颗粒分布与取子样误差关系的研究,物探与化探,16(6)

16、 谢学锦、王学求,1994,金矿化探(四);金矿化探:特殊问题、不同做法,第四届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

17、 王学求、谢学锦、卢荫庥,1995,地气动态提取技术的研制及在寻找隐伏矿上的初步试验,物探与化探,19(3)

18、 谢学锦,1995,新疆找矿的战略问题,《新疆北部地区地球化学图集》序言

19、 谢学锦,1995,用新观念与新技术寻找巨型矿床,科学中国人,第5期

20、 王学求、谢学锦,1996,金矿化探(五):非传统金矿化探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地质学报,70(1)84-95

21、 谢学锦,1996,勘查地球化学的现状与未来展望,地质论评,42(4)346-355

22、 谢学锦,1997,论矿产勘查史--经验找矿、科学勘查与信息勘查,地学研究,第29-30号,254-266

23、 谢学锦,1997,论矿产勘查的新战略,物探与化探,21(6)402-410

24、 谢学锦,(1997),2001,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研究基本情况,面向21世纪的应用地球化学文集--谢学锦院士从事地球化学研究50周年,地质出版社

25、 谢学锦,(1998),2001,我国基础地球化学调查现状与发展,面向21世纪的应用地球文集--谢学锦院士从事地球化学研究50周年,地质出版社

26、 谢学锦,1998,战术性与战略性的深穿地球化学方法,地学前缘,5(2),171-183

27、 谢学锦,1998,蛛丝马迹探宝藏--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里程碑,陈建礼主编《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491-495

28、 谢学锦、邵跃、王学求主编,1999,走向21世纪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

29、 王学求、谢学锦,2000,金的勘查地球化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0、 谢学锦,2001,进入21世纪的勘查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28(4)11-18

31、 谢学锦,2001,化学定时炸弹与可持续发展,面向21世纪的应用地球化学文集--谢学锦院士从事地球化学研究50周年,地质出版社

英文著作

1、 Xie Xuejing, Sun Huanzhen, Li Shanfang, 1981.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J.Geochem, Explor., 15:489-506.

2、 Xie Xuejing (Editor):1981…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Special issue, J. Geochem. Explor 15, Elsevier.

3、 Xie Xuejing and Zheng Kangle, 1983. Recent Advance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J.Geochem.Explor.,23:281-291.

4、 Yu Bochang and Xie Xuejing, 1984. Fuzzy Cluster Analysis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J. Geochem. Explor ., 23:281-291.

5、 Xiu Xuejing, Yan Mingcai, Li Liangzhong and Shen Huijun, 1985. Usable Values for Chinese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s of Stream Sediments, Soils and Rocks: GSD9-12,GSS1-8 and GSR1-6. Geostandard Newsletter,V.IX,No.2,277-280.

6、 Xie Xuejing, Yan Mingcai, Li Liangzhong and Shen Huijun,1985.Usable Values for Chinese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s of Stream Sediments, soils and Rocks: GSD9-12,GSS1-8 and GSR1-6,Geostandard Newsletter ,V.IX,No.2,277-280.

7、 Xie Xuejing, Wang Jiping and Zhu Baoguo,1987. Commparison of Geochmical Maps Generated by Laboratories Us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J. Geochem. Explor., 29:440.

8、 Xie Xuejing, Sun Huanzhen and Ren Tianxiang, 1989. Regional Geochemistry-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ject in China.

9、 Xie Xuejing and Yang Bingzhong, 1989. Application of Multiparametric Ge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Search for Oil in the Qinggang Region near Daqing Oil Field. J. Geochem. Explor., 33:202-213.

10、 Xie Xuejing, Yan Mingcai, Wang Chunshu, Li Liangzhong and Shen Huijun, 1989. Geochemical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 GSD9-12, GSS1-8 and GSR1-6, Geostandard Newsletter, V.XIII, No.1,83-179

11、 Xie Xuejing, Shen Ruiping and Wang Xueqiu,1990.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old in geochemical samples. Explore, No.68.

12、 Xie Xuejing, 1990.Some Problems, Strategical and Tactical in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J. Geochem. Explor , 39:15-33.

13、 Xie Xuejing and Wang Xueqiu, 1990.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Gold: A New Approach to an old Problem. J. Geochem,Explor. 40:25-48.

14、 Xie Xuejing and Ren Tianxiang, 1991.A Decade of Regional Geochemistry in China-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ject. Trans.IMM, 100:B57-B65.

15、 Xie Xuejing , 1991.Local and Regional Surfac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J.Geochem.Explor.,42:25-42.

16、 Xie Xuejing and Ren Tianxiang, 1993. 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progress in China. J.Geochem.Explor,49:15-34.

17、 Xie Xuejing and Yin Binchuan, 1993. Geochemical Patterns from Local to Global . J. Geochem.Explor.,47:109-129.

18、 Xie Xuejing, 1995. The Surficial Geochemical Expressions of Giant Ore deposits. In: C. J. Hodgson and A.H. Clark(Ed) giant ore Deposits II. 479-492. Queens University, Kingston.

19、 Xie Xuejing, 1995.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in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alyst, 120:1497-1504.

20、 Wang Xueqiu, Xie Xuejing and Ye Shengyong, 1995. Concepts for Geochemical Gold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Ultrafine Gold. J. Geochem. Explor ., 55:93-101.

21、 Maurice, Y.T. and Xie Xuejing (Editors), 1995.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93. Special issue, J. Geochem. Explor., 55,Elsevier.

22、 Wang Xueqiu, Cheng Zhizhiong, Lu Yinxiu, Xu Li and Xie Xuejing, 1996. Nanoscale Metals in Earthgas and Mobile forms of Metals in Overburden in Wide-spaced Regional Exploration for Gaint Deposits in Overurden Terrain. J. Geochem.Explor.,58:63-72.

23、 Wang Xueqiu and Xie Xuejing, 1997. Unconvent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Gold Deposits . Acta Geologica Sinica,9(3),317-329.

24、 Wang Xueqiu and Xie Xuejing, 1996. Use of NAMEG and MOMEO methods in the search for concealed deposits. In:SME'96,Phoenix, America.

25、 Wang Xueqiu, Liu Dawen, Cheng Zhizhong and Xie Xuejing,1997. Wide-sepaced geochemical mapping for gaint ore deposits in concealed terrains. In:Proc.30th Int'I Geol .Congr., Vol. 19, 127-140.

26、 Xie Xuejing and Cheng Hangxin, 1997. The Suitability of Floodplain Sediment as Global Sampling Medium: Evidence from China.J. Geochem. Explor., 58:51-62.

27、 Cheng Hangxin , Shen Xiachu, Yan Guangsheng , Gu Tiexin, lai Zhinmin and Xie Xuejing,1997. Wide-spaced Floodplain Sediment Sampling Covering the whole of China: Pilot Survey for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In:Xie Xuejing(Ed)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 Congress:19,Geochemistry, 89-110.

28、 Xie Xuejing, Mu Xuzhan and Ren Tianxiang, 1997. Geochemical Mapping in China. J. Geochem, Explor., 60(1),99-113.

29、 Xie Xuejing(Ed),1997, Geochemistry.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ional Geologic Congress, VSP,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30、 Xie Xuejing , Wang Xueqiu, Xu Li, A.A. krememtsky and V.K.Kheffets, 1999. Orientation Study of Strategic Deep-Penetration Geochemical Methods in Central Kyzylkum Desert Terrain, Uzbekistan. J. Geochem. Explor., 66:135-143.

31、 Wang Xueqiu, Xie Xuejing, Cheng Zhizhong and Liu Dawen, 1999. Delineation of Region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Penetrating through Thick Cover in Concealed Terrain-A Case History from the Olympic Dam Deposit, Australia. J. Geochem. Explor., 66:85-98.

32、 Xie Xuejing, 1999. Empirical Prospecti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Exploration. J. Geochem. Explor,67:97-108.

33、 Xie Xuejing , Cheng Hangxin, 2001. Glob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pplied Geochemistry.16.,1309-1321.


 

责任编辑:牟尼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