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王敏)2013年我国船舶行业仍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加快创新调整结构,2013年非船舶装备占集团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3.6%,在船市“寒冬”中持续实现逆势增长。
据统计,2013年1至11月,全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0.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3.5%。专家指出,全球造船能力严重过剩、市场订单不足、交船难的局面并没有明显改观,行业复苏还需要时间。
记者21日从中船重工获悉,2013年集团完成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明显好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孙波介绍,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在于中船重工坚持创新,持续优化结构。
据介绍,中船重工根据市场适时适度放量接单,全年新接船舶订单吨位和金额同比实现翻番增长,手持民船订单金额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集团下属船厂全部实现盈利。同时,着力加强节能环保船舶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优化、研发与市场推广,船舶新产品承接合同金额比重超过80%;不断研发拓展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合同金额同比增长5倍多,完成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1%。
在非船领域,中船重工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原则,研制5MW海上风电机组、承建我国首套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等关键装备,2013年非船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4.9%,成为集团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