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葫芦岛:清文物“漂移”2公里成谜

来源: 辽沈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这几块新挖出的柱础石已经被运到兴城古城文庙内。北国网、辽沈晚报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摄

看守所旧址挖出柱础石,竟是几百年前清代州署衙门的物件,老衙门“柱础”为啥漂移两公里却像个谜一样困扰着文物人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查访探究。

“真是没有料到,几百年前清代官府的柱础石在一个看守所旧址上‘重出江湖’,现在这个文物已经不多见!作为曾经记录那段历史的特殊记忆,又让后人看到了它的往日风采,确实很难得!”昨日,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看到昔日的州署衙门老物件重见天日,对记者感慨地说。

前不久,葫芦岛兴城市老看守所旧址进行建筑施工时,铲车下去竟然先后挖出来3个雕刻精巧的“石头”。在现场围观的市民看到这些是老物件,于是报告给当地文物部门。

经测量,这几块“石头”的圆形部分直径约30公分,厚约6公分。方形部分边长约60公分;厚约22公分,材质为灰色石灰岩雕制,其上部圆形,雕有花卉纹饰,下部为方形,应为砌入基础部分。文物工作者初步认定,这是清代当地官府所用的柱础石。

柱础石俗称磉盘,是中国古建筑石构件的一种,就是房屋柱子下面安放的奠基石,用以负荷和防潮。从商代至清末,柱础石材质和造型不断演变,特别是柱础石的雕饰纹样很广泛,是我国石雕艺术的一大门类。

那么,这几块清代官府的“柱础石”怎么会出现在一个看守所旧址的施工工地呢?难道这里当年是官府衙门?围绕这次出土的柱础石来源,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进行了探究和考证,他根据柱础石的形状、规制和老地方志的记载推断,这几块柱础石很可能是清代时宁远州署衙门内房屋的奠基石,宁远州是今天兴城市、绥中县在清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州官一般为五品官。

张恺新根据地方志和考古资料得知,清代宁远州的官府都在今天的兴城古城内,而这次出土柱础石的地点距兴城古城大约有2公里远,显然这些柱础石被移动过位置。张恺新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清朝灭亡后,这个出土柱础石地点有一个富绅宅院,用了已经废弃的衙门里的柱础石;还有一种可能是上世纪时将这几块柱础石搬移到看守所院内。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古城里老衙门的“柱础”漂移两公里到了现在的出土地点,还有待于文物部门进一步的查访。若不是此次看守所搬迁后旧址改造,这几块清代衙门的“老物件”不知还要在地下沉睡多久。

为了妥善保护这几块见证历史沧桑的柱础石,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将其搬移到兴城古城文庙院内保管,这里距清代宁远州署衙门旧址只有二百米之遥,几块柱础石可以说是“重回故地”了。北国网、辽沈晚报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