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收藏信仰传播美好:张家增的五个德育展馆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人民日报》创刊地——邯郸火磨街原址模型

八路军塑像         左权塑像

雷锋塑像

纪念香港回归石碑


三大战役作战图原版

我党杂志创刊号原版

石磨

宣传手帕

宣传毛巾

宣传牌匾

电瓶宣传车

张家增语录:

“碎玻璃人见人烦,我把它收集起来,二毛二一斤,我卖四斤就能做一条宣传手帕。”

“许多人都说我傻,这我知道,但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我心里充实着呢,因为我做着我认为该做的事。”

“人们的世界观好了,思想好了,人人都是活雷锋,你不让他当雷锋都不行。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好。”

“我爱党,爱国家,爱人民,爱一切事物,甚至花草虫鱼。”

张家增今年73岁了,半个世纪收藏党和国家在重要历史时期的报纸、书刊、杂志等重要文献资料,创办了5个道德教育展览馆,分别建在学校、武装部,成为该地的德育展室和国防教育基地。

大多数人搞收藏是不差钱,张家增搞收藏是很差钱。他41岁时,因胃病从原邯郸国棉四厂病退,至今仅有退休工资一千多元。后来,他身体好些以后,为收藏,年轻一些时当过兽医,岁数大些以后开始拾荒,纸被子、碎玻璃、破旧木块、饮料瓶等等,只要能卖钱或拿来再利用,他都拾。

看看张家增,高梁杆一般,满脸褶子,一身旧军服,一双解放鞋,再参观一下他的展馆,各种报刊珍品比比皆是,一个贫穷的富老头。

张家增的5个展馆分布在我市不同地点,他开着一辆电动宣传车,每过几天就要到各个馆转转,他说:“每看一次,我都受一次教育,都愈加激发我的民族自豪感,让我更有动力去为人民服务。”这话还真不是说的,是他身体力行的。

他是我市多年的拥军模范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做了多少拥军事?他没有统计过,也没有停止过。他学雷锋做好事,做过多少好事?也数不清,因为从没有间断过。他说:“学雷锋,不是说的,是做的。”

要说大一点的好事,也在这里数数。他的生活很拮据,家里没有洗衣机,他嫌洗衣机费水;没用煤气,也不烧煤,靠拣来的费木块烧火做饭。但是,在1998年,他把自家在火车站正对面约500米处的一座老宅做为了拥军招待所,免费接待过往军人。当时,有不少商家想出大价钱租用、购买,都被他谢绝了。他拿出全部积蓄,还借了3万元外债,把这座老宅改建成这座拥军招待所。八年后,此地拆迁,他又在别处开了一家拥军照相馆。1999年,张家增从邯郸县南堡崔村西路过,看到一辆类似军用卡车被卡在桥上,村民来来往往极为不便。他把家中仅有的用于三儿子结婚的1500元钱拿出来,又筹借了一些钱,自己备料兴土木,在几名部队战士的帮助下,修葺了这座危桥。修成后,当地村民自发地聚在一起敲锣打鼓来庆贺,这座桥也被命名为“军民同心桥”。他不仅自己学雷锋做好事,还于2004年,牵头成立了邯郸县爱心社,专为人民做好事。

活着做好事是义不容辞的,他说,死了也要做好事。他已经与邯郸县红十字会签定好协议,要在死后把眼角膜捐献出去。他说,这样,他死了,但眼晴没死,还能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他还说,将来,他还要再签定一份协议,把自己身上还能用的零件都捐献出去。

而对收藏的爱好,最初缘于他在19岁的时候。他一辈子未结婚的伯父临终前,把他叫到床前送给他两张旧报纸,一张是刊登“开国大典”消息的《人民日报》,一张是《人民日报》创刊号,并对他说:“孩子,留着,有用。”他说,这句话至今还清晰地响在耳边。也是这句话,影响了他的大半生。

在两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随着张家增参观了他的几个展馆。

第一馆:邯郸县人民武装部国防教育基地。

这个馆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人民强起来了”、“中国人民硬起来了”,以及“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台湾问题”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用当时期的原版珍贵报纸串起来。如果你驻足,在历史纪录面前,你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在“中国人民硬起来了”专题,一组《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的头版专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震憾着人的心灵。

在这个馆还有一件张家增花3000多元跑了7趟河南浚县做成了一通高1997毫米、宽71厘米、厚155毫米,底座是960毫米见方的石碑照片。石碑已作为重点保护文物藏于河北省博物馆。这座碑正面刻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背面刻有“不忘昔日国耻,扬我中华国威”,用于纪念香港回归。

馆中有两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张是约4米长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付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员彭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叶剑英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合影一九五九年十月五日於北京》,另一张则是长3.5米的《毛主席刘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北京济南部队军事训练时和受阅官兵合影1964年6月15日》,可谓镇馆之宝。

第二馆:东辛庄学校德育展室。

这个展室以各种教育书籍为主,还有张家增自己制板托人印制的各种拥军毛巾和各时期各概念的宣传手帕。如印有日历和红双喜的献给十八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宣传手帕,还有印有如《八荣八耻》、《邯郸人文精神》、《岳母刺字》等等内容的手帕。几十年来,他做了有好几万条宣传毛巾和宣传手帕,光用过的制版就占了一面墙的书架。

馆里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课本,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课本,以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人的教育模型展示,如“锄禾日当午”、“纺线织纱”、“将相和”等。这些图制模型也是张家增花自己的钱托人家制作的。

第三馆:世纪路小学红色教育展室。

这里有四个展室,分四个系列,缅怀革命前辈。一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报刊、照片及资料,二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报刊、照片和资料,三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大元帅及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驱们照片;四为张家增请人制作的各种反映重大历史时期重大变革事件的雕塑模型。

在这里,我看到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和新中国“十大元帅”逝世的报刊资料原版。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刘胡兰、黄继光、雷锋、王杰的照片、资料和事迹介绍,看到了左权等革命先驱的照片、资料和模型,还有焦裕禄、孔繁森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这儿就是一个各种原版报纸的汇集地。有《进步日报》、《新华日报》、《重庆日报》、《益世报》、《大公报》、《冀南日报》、《绥远日报》、《奋斗日报》、《察哈尔日报》、《新民报》等等,刊登内容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关于重大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其中对“三大战役”的报道更为详尽,以及报道新中国成立、延安解放、青海解放、南京解放、上海解放、西藏和平解放等内容的。

该馆还收藏着两大本世纪之交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全国各种报纸的合订本。这是他用自己珍藏多年的《人民日报》“开国大典”、《人民日报》“原子弹爆炸”和《邯郸日报》前身《农民报》换来的。

第四馆:邯郸县委党校爱党爱国教育展馆。

这里有两个展厅,展厅分光辉历程、伟大成就、英雄人物、爱国拥军几大展区,共展出党史图片、图书报刊等展品约万件。包括党的一大以来的历代党代会文件汇编,党的八大以来的纪录历代党代会的原版报纸、1949年《人民日报》创刊号和每10年国庆节《人民日报》原版报纸、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文选》、《毛主席语录》等重要文献,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传记,邯郸战役、淮海战役等战争资料,“两弹一星”成功发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等重大历史事件报纸原版,李大钊、瞿秋白、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具有代表性的70多位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报道的原版报纸,还有不同时期的部队服装、胸牌,以及爱国拥军故事小册子等。

第五馆:邯郸市一中南校区德育展厅。

如果说前几个展馆是以报刊资料为主的展馆,这个展馆则是以实物资料为主的展馆。

这里有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的第一代飞鸽自行车、海裳洗衣机、上海9寸黑白电视机;有从近代以来的独轮到四轮的手推车和马车;有我国第一代半机械化水车;有过去盖房子用的粗梁、短檩、密匝椽,现在建楼用的钢筋、水泥、空心板。以及各种生产、生活工具,包括各种木工工具——钻、刨、锯等;纺织工具——纺车、织车;磨面工具——石磨、石辗;生活用具——缸、盆、碗、瓶等。还有各时期人们的穿着,仅就鞋而言,就有由过去的三寸金莲鞋和制鞋模型,一直到后来的布底鞋、麻绳衲的鞋底、布面塑料底鞋和今天的皮鞋。

张家增为了他的红色收藏倾其所有,但乐在其中。他集办馆人、看馆人、展馆制作人、讲解员于一身,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为收藏,他自己学会了木工活,自己制作镜框、牌匾等藏品的装饰、收藏和展览用具。

他说,他搞收藏不单纯是为收藏,而是通过收藏和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党、爱国、爱人民,学、做活雷锋。是啊,如他所言:“人们的世界观都有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人人就都是活雷锋,这样,社会该是多么的和谐。”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