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科技高地赢得发展主动——邯郸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前途。
有了核心技术,永年硅谷化工“千吨级对位芳纶纤维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封锁;
有了技术创新,众信种业科技“双株间套简化千斤棉种植新模式”向全国棉区推广;
有了自主技术,曲周晨光生物占领了全球80%以上的天然色素市场;
他们是邯郸1300多家科技型企业中的代表。
事实证明,无论企业还是城市,谁拥有了更多的科技能力,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培育主体——提升企业群体创新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曲周已形成了晨光、天旭、瑞德等32家天然色素生产加工企业群体,其中规模企业已达8家。
摩罗丹药业等20家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专业合作社成立邯郸首家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端标准件、新能源汽车、天然提取物等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建立之中。河北融阳光伏公司承接汉光重工“静电粉末涂料”项目技术,新组建了融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对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5家。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4.43亿元。现在,我市共有1320家科技型企业,其中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99家,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位居全省第一。
新材料、高端标准件、天然植物提取物、现代煤化工和新型白色家电等5个市级产业集群,实现群体性突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
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能力“龙头”。目前,全市已建成企业研发机构13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2家。去年,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9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0项。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技术交易的增加。2013年邯郸市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3.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6%。今年第一季度又实现稳定增长,总交易额完成1.17亿元。
招才引智——人才“引擎”全速运行
企业有了技术难题怎么办?市科技局专门把这些难题收集起来,及时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发布。这一举措,不仅为全市企业引入了4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还引来了大批的科技精英。
航天科技集团、国家机械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336名高端人才闻讯而至;50多名院士带来了23个院士合作项目,12家院士工作站随之建立,180余项优秀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在邯郸,赵连成院士与河北奥德玻璃集团就生态转光玻璃开展科技合作;葛昌纯院士与邯钢、文丰钢铁、普阳钢铁、紫山特钢等10家企业进行洽谈对接;陈蕴博院士就高纯生铁项目与河北龙凤山铸业公司开展科技合作;段宁院士考察了冀南新区和永洋钢铁有限公司;徐滨士院士与河北华易重工公司达成合作。
来自沈阳标准件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成为邯郸市高端紧固件产业技术对接会的座上宾。京、津地区12家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的代表,成为“邯郸市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推介会”的主角儿。
在廊坊,河北洁神等12家企业5·18科技招商满意而归;在北京,我市8家科技型企业参加第十六届科博会,签下技术订单1.9亿元。
在科技人才这个“引擎”的全速带动之下,41家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与我市74家企业签订了共建研发机构协议。
高端引领——激发产业巨大潜能
围绕我市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方面:新兴铸管“球墨铸铁管顶管”等三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行业标准。峰煤集团和磁县煤化工园区实施的22项煤焦油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国内领先。
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河北冀南种业“矮单268”实现亩产903.5公斤。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邯麦13号”亩产达561.2公斤。“导入野生耐旱植物DNA选育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410万亩,增产小麦10004万公斤,为打造粮食生产“吨粮市”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收获颇丰。
七一八研究所研制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邯郸科技创新的目光已经盯在了航空航天产业、高铁产业等15个高端项目之上。
创新机制——科技金融迈入新阶段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确立,标志着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专利维权成本高的难题,我市与浦发银行邯郸分行、光大银行邯郸分行和河北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河北正大制管有限公司、晨光生物公司、汉光耗材公司通过专利权质押的方式,累计贷款额度1.27亿元,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全省首位。
与此同时,邯郸市知识产权局与中国人保财险邯郸市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利用风险转移方式,为专利权人或其利害人规避风险。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将其核心专利向中国人保财险邯郸市分公司投保,成为河北省专利投保第一单。
专利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志,专利就是财富。
去年我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400件以上,较上年度增长33%;有9个县区设立专利专项资金,省、市、县三级共资助专利申请/授权2500余件,资助总额250余万元;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60%。
今年上半年,全市又有65家工业企业摘掉了“零专利”的帽子;新能源、新型冶金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机械等符合我市产业政策且市场前景好的21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地生根;全市专利技术及产品的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专利,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储能,邯郸市政府专利奖呼之欲出。
瞄准“绿色”——营造生态科技之城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座绿色的、生态的科技之城。
科技创新,催生了绿色产业。
邯郸市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武安智寿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漳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20家市级园区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
科技创新,推动了富民强县。
涉县“太行药谷”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获得了955万元资金支持。馆陶等5个县实施了国家富民强县专项行动,356名技术人员带来了77个新技术、新品种;108名科技工作者下乡驻村,建成武安小米、肥乡洋葱、曲周小麦产业等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为我市农作物持续稳定生产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保护了碧水蓝天。
中国环境科学院段宁院士等领衔攻关,制定实施了《邯郸市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开展“岳城水库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劣Ⅴ类预处理成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12项,为我市污染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武安奥钛新能源产业园、河北洁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金力新能源材料科技公司等企业积极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20辆零排放、无污染的电动公交车投入试运营,开创了全省“绿色公交”的先河。
我们更要为科技创新提供“绿色”的发展空间。
完备的政策体系,打造无忧的工作环境。科技人员在邯郸,不仅有奖励,还有礼遇。隆重的表彰大会,彰显科技人员的价值,鼓舞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激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