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渝北兴隆第五届杨梅文化节拉开帷幕,和往年不同,今年杨梅节由当地4位农民筹资50万元自办,以往杨梅节上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则退居幕后。
兴隆镇2004年从湖南、浙江等地引进杨梅品种,以牛皇村、南天门村两个杨梅产业示范片区为样板,采取杨梅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农户种植杨梅,已成功种植杨梅1.7万亩,目前有2000亩果树达产,年产销鲜果约9万公斤。
南天门杨梅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小琼是此次出资办杨梅节的农民之一。她说,2010年,兴隆千亩杨梅进入盛产期,但知道的人不多,大家都在为即将成熟的杨梅销路犯愁。
就在这时,渝北区委区政府举办了首届渝北兴隆杨梅文化节,扩大了兴隆杨梅的知名度。接着,渝北区委区政府又连续举办了3届渝北兴隆杨梅文化节。仅2013年,兴隆杨梅节就接待游客8万人次,销售鲜果8万公斤,每公斤鲜果的价格也从最初的40元涨到了60元。杨梅节还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发展。
今年5月,眼看杨梅又要成熟了,果农们便去镇政府打听何时举办杨梅节,得到的答案却是“政府要把杨梅节推向市场,鼓励果农自办”。朱小琼当即找来杨大秀、王兵、徐学福等3个杨梅种植大户商议,大家一致决定—自己凑钱办!
朱小琼所在专业合作社杨梅达产面积最大,她率先拿出了30万元,其余3个种植大户也拿出了20万元,共凑足50万元,成立了组委会。朱小琼任组委会主任,而另外3个种植大户则任组委会副主任,共同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
而镇政府则退居幕后,做一些服务工作,比如交通疏散、沿途公路整治等。
自办杨梅节,组委会成员都格外尽心:吸取以往办节经验,他们觉得开幕式不实在,于是将省下的钱拿到江北、渝北、沙坪坝、南岸等地做楼栋广告,以吸引主城居民前来过节;过去游客曾提出果园步道比较烂,他们提前就组织村民对步道进行了整修;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上网,他们又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等形式加大宣传。
“21日和22日两天恰逢周末,虽然下起了雨,但是我们接待游客数仍达两万人次,销售杨梅8000公斤。”朱小琼说,“对办好此届杨梅节,我们信心十足。”(记者 李薇帆)
责任编辑:乐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