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胥 通讯员 苏秋芳
一走近蔬菜大棚的外门,装有自动感应器的风扇立即启动,防止害虫进入。蔬菜大棚内,黄色和蓝色的诱虫板均匀密布,棚顶吊着蚊蝇专用诱杀灯。正如记者看到的,在北京市密云县的绿久康达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所有农产品都采用了全程绿色防控新技术。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阎晓军告诉记者,像绿久康达这样的生态示范园北京今年要建成30个。各示范园将引进水肥一体化、生物天敌防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新技术,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大幅减少水、肥、药的使用。园区还要动态监测土壤质量和水分状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推行水肥精准化管理和安全精准用药。
“今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生态农业建设,将清洁空气、净化水源、改良土壤作为未来首都农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目标。生态农业标准园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3年内努力实现创建100个标准园的目标。”阎晓军说,发展生态农业既可为市民提供优质鲜活农产品,又可为市民提供多元的休闲体验环境,还可建立起阻隔污染的绿色生态防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