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为诺贝尔奖焦虑的价值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中国人又失落了。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汤森路透集团日前公布了2014年诺贝尔奖预测名单,前所未有地,4位华裔科学家同时名列其间,尤其两位在改革开放后于国内完成大学学业而后走上科研巅峰的科学家,让人备怀期待。然而,随着奖项的陆续公布,华裔科学家最终全部落选,最大的希望带来的是满腔的失望。中国人的诺奖焦虑症又一次在金秋时节阵痛发炎。

诺奖焦虑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周期性伤痛,症状列表上屡屡被刺痛的民族自尊心、国家荣誉感无不牵扯着每个国人的敏感神经。2012年作家莫言的获奖,虽然让人们额手称庆,但也仅仅是缓解了诺奖焦虑症的表征。摘得文学奖自然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被世界主流文化接纳并且欣赏。然而,走过百余年历史的诺奖为世界敬重和向往更在于其科技类奖项,它见证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重大科学发现、发明。不幸的是,中国人一直在缺席。每年的翘首以盼到最后的扼腕叹息,最终化成了抓心挠肺的焦虑症。

中国人的焦虑由来有因。一则,作为人口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国,科学领域却培养不出区区一名土生土长的诺奖获得者,这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莫大的伤害,中国人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就是无法取得被诺贝尔奖承认的科学成就?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领跑了世界几千年,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勤奋曾经赢得过无以匹敌的赞誉,但近代却被欧美甚至日本远远甩在背后。就像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尽管嘴上可夸耀怀念的资本光彩照人,但目力所及的却是无法言说的寒酸,这种落差不得不让人焦虑烦躁。

二则,中国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为世界瞩目,尤其经济方面成就卓越,在2010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美国和日本科学家为诺奖常客相比,中国科学家仿佛成了诺奖评委眼里的透明人,这样的对比太过鲜明强烈。要知道,诺奖不仅是一项巨大的荣誉,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检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科技水平始终无法获得诺奖的承认,国人自然会对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软肋充满担忧。

三则,近代多年积贫积弱的现实和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让国人急于获得世界的承认,从而执着于一切领域的争优占先。国内舆论对今年预测中两位大陆出身的科学家格外关注,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改革开放后从本土教育体系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一旦获奖,便是世界对中国教育和科研成就的承认与肯定。一直孜孜不倦求关注却总是被忽视,国人焉能不焦虑?

求而不得,辗转反侧。那些热烈的期盼与渴望,因为太过漫长的等待而不免心绪微妙五味杂陈。很多人反感所谓的“诺贝尔情结”,认为西方人主导的奖项自然会带有偏见,进而对其权威性提出质疑,国人对其焦虑不已、盲目崇拜和追逐是自我矮化,主张对其淡然以对漠然处之。其实,多位华裔科学家以及莫言的获奖,说明东西方的隔阂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说到底,诺贝尔奖终究是科技领域的世界最高奖项,盲目崇拜不应该,一味淡化则更不可取。

为诺奖焦虑的真正价值应该建立在理性客观的自我认知上。我们必须正视目前国内科研成果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不拉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美好憧憬也就只能止于渴望而已。所以,看待他国的获奖,国人不应该气馁或者愤懑,反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取经,学习诺奖之所以产生的自由、开放的研究环境以及当事国有效的重视与扶持,反思国内近些年教育产业化、科研功利化的种种弊端,改变整体国民素养的落后现状和创新体制的缺失与不足……

无论是往届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是专业分析师,都在预测中国人的未来,可以想见的是,获奖并不是遥不可及,只是我们需要做得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