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能源领域回暖。
能源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行业,永远都会有刚性需求,这里既包括新能源的利用和创新,也包括传统能源的创新利用,以及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等。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被打入低谷的新能源产业,随着国内需求的回升而出现回暖。
二是装备工业。
装备工业是现代工业的脊梁和基础,被视为国家战略能力之一。以高铁为代表的成套交通设备能打向国际市场,装备工业的支撑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发改委、工信部制定的《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引导节能关键材料、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做大做强,到2017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产值超过7500亿元。可以肯定,高技术装备工业将成为国家政策支持的长期重点,大型国企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都有可能获得国家支持。
三是环境保护。
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保将成为提高中国人生活品质的“刚需”。从环保产业的特点看,这个领域不容易出现龙头型的大企业,但会产生很多活跃的中小企业,形成繁荣的产业生态体系。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环境保护欠账,在今后不能用被动的“还债”方式来看环保产业,而要用创新发展的角度在其中找到新生产点。
四是物流产业。
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涉及实体商品的供应,都离不开物流产业。实际上,物流产业可能是互联网经济时代强有力的产业之一,它们是保证互联网经济运行的“伙伴产业”。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在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理,由于物流行业的特点,在物流领域将会出现龙头型的企业。
五是互联网领域。
互联网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资本追逐的热点领域。与美国的互联网市场有所不同,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可能会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与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结合,会诞生出极有生命力的巨型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经济形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领域会烧掉很多资金,但仍然会有更多的资金往里投入,因为互联网领域有太多创新的可能,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六是医疗健康产业。
在人均收入提高之后,提高医疗健康水平也将成为中国人的“刚需”。除了以治病为目的的医疗产业之外,健康养生等产业也会有很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老龄化将会带来医疗健康和护理方面的极大需求。
七是教育产业。
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领域也会成为未来的“刚需”,各类教育培训、衍生的教育产业链条会应运而生,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日益紧密。这些都会带来可观的市场前景。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发现的是未来型的市场机会。宏观经济的低迷、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资产的重组,都有潜在的市场机会。而把握住有增长潜力的行业,提前介入,对于地方政府和投资者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整理自财经网,原文标题《中国经济不应如此悲观,七个市场前景很旺》作者贺军系安邦高级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