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辽宁经济将往何处去?

来源: 华商晨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新闻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从九个方面详细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2015年已经拉开帷幕,当“新常态”被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新阶段、新形势的大幕正式拉开。

“新常态”之下,2015年的辽宁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变化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呢?省内四名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投资转向新产业

——挖掘地域历史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

沈阳大学金融系主任 姜伟

姜伟认为,“新常态”揭示了经济减速、结构转变原因和现阶段经济新特征,这意味着站在更长远的角度适应和理解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模式转变带来的必然结果。

对于辽宁来说,“新常态”中所提及的“投资转向新产业”,意味着由以往的重复单一投资拉动转为发挥既有产业优势,发挥高新科技产业;围绕民生需求,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同步发展。双管齐下,提高资源的配置率,惠及民生发展。

一方面,十年振兴,辽宁已经发展出包括数控机床、航天航空、软件外包等在内的优势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渡,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辽宁包括沈阳、辽阳等历史文化名城,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工业旅游等休闲产业也是未来的方向。

消费要瞄准新需求

——发展电子商务要降低商业成本

辽宁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韩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时,着重提出消费需求产生重大变化,从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

韩红认为,网购改变中国已成为既定事实。网络购物使得消费观念、消费行为、零售业形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均发生改变,同时,网络购物亦拉动内需,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双11”的火爆充分反映了互联网经济的强大活力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大能量。

目前辽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快,不过整体来看,辽宁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仍相对滞后,远远落后于辽宁经济总量在全国第七的位次。而且,电商中等水平的位次更多的是靠网购的“买进”而非“卖出”,不论是税收还是资金流向,对辽宁的经济拉动都很有限。

目前,辽宁省各级政府及企业界都充分意识到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及商机,正在加快发展辽宁特产电子商务及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在新一轮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35条政策中,突出强调了“推进东北地区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而辽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首要问题是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商业成本,鼓励商业竞争,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

出口要营造新优势

——应当坚持商品出口与资本出口并重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WTO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 姜岩

会议认为在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已经发生变化,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出口才能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姜岩认为,对于我省来说,对外出口已经成为省内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从去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外贸逆差达到7.25亿美元,首次出现季度性贸易逆差,调整外贸出口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都有所下降,钢材、成品油出口增长较快,集成电路、肥料等产品也有较快增长。

放眼未来,我省应当坚持商品出口与资本出口并重的战略,立足区域经济、资源和地域优势,进一步优化省内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创新,提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提高出口质量,打造品牌效应,以此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变化的新要求,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

未来方向保持传统产业出口的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产业要走上新路径

——大小企业配套合作有更大空间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辽宁产业经济研究所专家 方天堃

会议认为,新常态中的“产业要走上新路径”意味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方天堃认为,“新常态”下的辽宁在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辽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具备了一些南方省份不具备的既有的雄厚工业基础,相比南方小微企业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辽宁工业的产业链条更为完整,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辽宁的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大小企业的配套合作上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辽宁应该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放开一些垄断领域投资限制,鼓励大小企业配套合作,鼓励创新,凸显小微企业的灵活化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合力资源配置。

在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服务型企业,鼓励创业,鼓励科技创新等,依靠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来维持经济增长,配合经济新常态的发展。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