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红梅)从省粮食局获悉,我省新小麦已经开始大规模上市。目前看,今年夏粮收购进度快于去年,收购价格低于去年。截至6月26日,全省收购小麦88.7万吨,同比增加4.2万吨。6月下旬,我省平均小麦市场收购价格为1.2元/斤,略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1.18元/斤),同比下降0.03元/斤。
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小麦供需总体宽松。今年,我省小麦再获丰收,单产高于上年。据国家有关部门预计,2014/15年度全国小麦供给约2573.42亿斤,需求约2450亿斤,年度结余约123.42亿斤。在小麦总体供过于求的形势下,我省小麦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其次,企业收购需求不旺。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我省小麦价格保持平稳偏弱状态,部分贸易企业所收小麦加上利息、储藏、保管等费用成本,甚至要高于市场销售价格。贸易企业销售利润下降,导致存粮量较常年偏高。同时,由于去年麸皮价格大幅下降,小麦粉加工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收购积极性也不高。
由于我省小麦质量明显优于南部省份,市场价格较高。因此,自2012年全国确定小麦最低收购价不分品种、不分地域,实行全国统一价格以来,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一直没有在我省启动。目前看,今年最低收购价政策也难以在我省启动。
尽管如此,中储粮北京分公司依然做好了设点、仓容以及人员等托市前期准备工作,一旦小麦市场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将会商省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启动预案,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向全省公布,同时规范收购流程,落实质价标准,强化监管责任,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