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莉 宋月辉
本报记者 戴绍志
7月30日,驱车行驶在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城孟李路上,一株株千头椿、金叶榆、白蜡、速生杨、抗碱柳正茁壮成长,不少地方还栽种了海棠、银杏等景观树种。这片区域就是孟村两万亩森林生态园的中心地带,虽然林间的路径还不平整,但绵延不断的绿色已让人心旷神怡。
“一千万方水量、二万亩综合林方、三千亩水面——全力实施生态建设‘一二三’工程,为孟村大地植一片绿、留一方水,为百姓兴一个产业,孕育一个希望!”这是今年孟村制定的生态之城建设的硬任务。到今年底,孟村将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1万亩,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131%,森林覆盖率净增2%。
建设森林生态园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做到以绿色助旅游、以旅游促经济、以经济护绿色,是孟村确定的生态绿化主题。
从打造生态旅游项目的长远规划入手,孟村专门聘请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按旅游景观标准,规划建设两万亩森林生态园。同时,生态园与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园区相结合。
结合孟李公路两侧的地质、水源及资源特色、项目类型和交通线路,两万亩森林生态园项目将旅游区空间分为八个功能区,即回情小寨综合服务区、水上嘉年华区、森林游乐区、森林运动区、林下经济展示区、休闲度假区、水源保护区和政府控制区。
回情小寨综合服务区规划将回族文化与服务区相结合,着力打造服务于整个园区的综合服务区;水上嘉年华区利用原本的水源区域,以“快乐休闲”为主题,打造一系列游乐性、参与性强的滨水娱乐项目;森林游乐区利用未来高大丛林,分别以树梢、林中和林下为主题打造一系列具有特殊体验的丛林游览线路;林下经济展示区将利用现有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并将林下经济与景观和游览结合,建设林草园、林药园、林粮园、林菌园、林禽园、林牧园等;休闲度假区建设林中生态型度假设施,满足中高端游客需求;水源保护区将对水渠及其周边100米范围内进行涵养保护,主要做水边景观打造,水渠内的水将用于饮用水源;森林运动区以丛林“运动休闲”为主题,开展森林运动项目,如森林射击场、国际马术俱乐部、森林滑雪场、垂钓园等。
市场运作造绿
单凭地质和水利基础,孟村植树造林的条件并不优越。为让绿色梦想变为现实,该县探索出一条绿化效果好,生态、经济、旅游、社会综合效益高,持续能力强的新路子:打破国家单一投资、集体造林的模式,运用市场思维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承包者,让企业、承包大户成为造林的主力军、投资的主体。
目前大浪淀福田农场3000亩,孟李公路西侧2500亩,孟西干沟以东、老孟李公路以北4500亩土地,全部通过招竞标方式被大户承包,列入了造林绿化的大盘子。中标企业、大户与政府签订承包合同,按合同要求统一造林,收益归承包者所有,承包者自种自管、风险自担。按照旅游景观标准科学规划,对中标企业、大户超过500亩以上的流转造林用地,由乡政府按照每亩每年不高于600元的标准统一补贴,其余的苗木、种植、养护费用则由企业承担。承包500至1000亩的,补助期为7年;承包1000至2000亩的,补助期为10年;承包2000亩以上的补助期为12年。对于连片造林面积100亩以上、500亩以下的企业和大户,经检查验收后,参照生态林补助标准适当给予造林补助。对原大片林地凡没有承包主体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流转给大户或公司承包,确保造林质量和保存率。
耕耘绿色梦想
金孟园、岭丰苗木、福田农场、桂川园林四家企业是较早中标者,他们在各自的“绿色领地”里耕耘着自己的绿色梦想。
岭丰苗木是孟村唯一一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他们在规划区内承包土地5000亩,种植了杨树、白蜡、榆树等绿化林木,聘请了河北农大的专家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打造种植养殖、休闲娱乐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庄园。张官店村村民张玉凯经竞标,成为新一轮造林绿化承包大户之一。他承担了5200亩的造林任务,并在这片土地上建起自己的农业庄园——金孟园。现在大片的白蜡、速生杨、垂柳已郁郁葱葱,他又在树下种上了玫瑰、海棠、牡丹、冬枣等经济果木。明年,张玉凯将迎来一个金色的秋天,仅冬枣一项,每亩将收益15000元,300亩冬枣林可让金孟园获利450万元。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