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启动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陈一诺)2015年8月16日,房山周口店遗址召开,暨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 房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赵军,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主任胡淑苹,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办公室主任杨海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董翠平出席新闻发布会。

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房山区为了实现“让周口店遗址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目标。先后关闭、关停了遗址周边9家水泥厂、11条立窑生产线、40家非煤矿山、13家煤矿等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工矿企业。治理了周口店河和周边废弃矿山,植树造林1000余亩,拓宽了京周公路并对沿线进行了绿化,使之成为通往“北京人”家园的绿色通道。

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启动

为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保护要求,通过公开征集、专家反复论证,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设计方案》于2013年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在完成工程施工各项手续的基础上,今天正式启动实施。

公布保护成果和保护建筑设计方案

1.遗址本体得到有效保护。2012年,受721特大暴雨影响,遗址本体受到不同程度损坏,部分化石地点出现岩体脱落。通过现场勘查论证,制定了保护方案,于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了加固保护工程。猿人洞、山顶洞等部位出现的滑坡已通过锚杆、灌浆、封堵、加防护网等形式进行了加固,遗址本体得到了有效保护。

2.遗址监测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年底,周口店遗址监测中心挂牌成立。监测中心成立以来,完成了监测预警系统一期、二期建设,实现了猿人洞、山顶洞、第4地点等化石地点的岩体稳定性监测、微环境监测、土壤含水率以及遗址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55项监测指标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在线演示,为制定遗址的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遗址保护环境整治生态恢复成效显著。受“7·21”特大自然灾害影响,遗址内基础设施、参观步道、停车场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编制了《周口店遗址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2012年11月启动了遗址保护生态恢复工程。拆除了与遗址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6600余平米;改造、新建了参观步道,扩大了参观开放区域;新建了游客中心、观景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绿化面积达3万余平米;摆放景石3200多吨,修建了景观水池、采摘园。尽可能地恢复了远古人类时期的环境风貌,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加优美的参观环境。

4.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竣工并向社会开放。2014年5月1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工程荣获了2013年度结构长城杯银质奖、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新馆基本陈列以其科学严谨的展览内容、独特的参观流线和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荣获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5.遗址安全防范能力有效提升。“7·21”特大自然灾害后,及时制定了安防消防、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方案。修复了遗址内消防设备设施, 增加了消防柜、安全监控室、语音广播系统,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125个、紧急报警按钮37个、红外探测器48个、巡更点22处、避雷针4处,增加了安全巡视人员,实现了遗址安防、技防、消防、人防全覆盖。

6.博物馆老馆改造全面完成。2014年8月启动了老馆改造工程,打造了周口店遗址科普体验馆并于2015年春节正式向社会开放。科普体验馆充分运用声、光、电和新媒介,突出体感互动和特效体验,给观众营造穿越70万年时光隧道的真实感,是一处传播知识、体验互动、陶冶情操的乐园。

7.《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设计方案》获批。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为使猿人洞得到有效保护, 2009年起,根据地质病害情况和专家意见,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猿人洞西剖面开展保护性清理发掘工作,同时启动了猿人洞保护方案的征集、论证。

本着“最小遮盖、消除隐患、融入自然”的设计原则,拟在猿人洞搭建覆盖面积3700余平米的保护棚,保护棚南北跨度77.5米,东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达35.7米,保护棚采用空间单层网壳钢结构,以覆盖所需最小面积及高度进行体量设计,以最小化对遗址本体的干预,通过内外两层屋面的叠合设计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的直接作用,在对猿人洞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确保建筑设计与遗址环境相协调。

周口店遗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方案及措施也是该工程的工作要点。对此,成立了工程文物保护机构,并且从坠物伤害、火灾伤害、震动伤害、人为破坏四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防范措施。

工程的实施,将切实改善猿人洞的保护现状,使其得到更加科学的保护,实现世界文化遗产“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