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时尚生活 > 正文

马云这样的新富人是如何生活的?

来源: 凤凰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他们不一样,与那些权钱勾结、骄奢淫逸、目无星空和道德律、拿钱砸人的有钱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活法:马云不停为公众造机会平台,王石登珠峰读哈佛与公众互动,李连杰执念“天下为一”,丁磊建猪场,冯唐写文章,郭敬明开发小时代。

马云:想赚钱,先有价值观

 

在马云眼里,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则为社会承担责任。

几个月来,围绕着马云发生了三件大事:卸任阿里巴巴CEO、创建菜鸟网络公司、推出“余额宝”。几件事都够轰动,尤其是“余额宝”的推出,仅半个多月,已经有了好几十亿元的资金转入量。马云让人们见识了 互联网金融的活力与能量,这与此时银行的“钱荒”引起的担忧形成了鲜明对照。

在传统金融领域庄家欺负散户几成常态的情况下,马云考虑“推出最低1000元的金融产品”。他说自己在金融上是外行,做金融,“不是因为它能挣多少钱,而是因为它可以让很多人挣钱,可以让很多人发生变化”。现在变化已经开始,人们正在把自己的活期存款挪移到“余额宝”。有人算过,钱放在“余额宝”,收益率是活期存款的8倍。被惯坏了的银行必须得清醒一下了,不管“余额宝”今后发展如何,它的表现对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余额宝”完全有希望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变革的引线。

马云在2011年的一场演讲中说过:“为什么做阿里金融?我就是要让银行睡不着觉。”现在银行真的睡不踏实了。在马云看来“建设性的破坏”比“破坏性的建设”有用得多,“如果森林里没有狮子,羚羊也不会有”。不破不立,你死气沉沉、养尊处优,马云就过来刺激你一下,这样,你才会有所行动,还赖着不动,就让你付出点代价。

马云说过:“我要做的是改善全社会的生活。”他敢这么说,是因为他真的做到了。以淘宝为例,马云不仅颠覆性地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年轻人创业的思路和模式:只要你有进货渠道,有时间,还有不多的一点钱就可以在淘宝上开个店。就像马云不久前在自己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的:“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机会。”

马云一直在为人们创造机会平台。整合了一大批国内一线物流企业的“菜鸟网络”,仅第一期预计就能创造1000万就业岗位。而在马云眼里,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

很多情况下,中国的人口基数让人头皮发麻。而马云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基数,你给大家创造机会,大家就能帮你挣钱。老算计别人的钱挣不了大钱。马云数学不好,考出过个位数的成绩,但他会算大账。“中国最大的资源不是煤炭,而是13亿人。”在接受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查理·罗斯的访谈时,马云说得够明白。

在企业家里面,马云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典范,从筚路蓝缕创办“中国黄页”,到执掌电商巨无霸“阿里巴巴”,这个过程确实励志。马云有口才,很愿意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之路。

讲台上的马云,幽默、睿智,人不帅,但不乏明星气质,说的话充满辩证法。

马云很在乎价值观,反对把企业仅仅当成一种生意,认为企业得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文化。对于创业者个人,他说得更直白:“如果你想开公司,你必须先有价值观……我们坚信,如果你眼中只有钱,没有人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

王石:不识时务的意见领袖

 

王石说他无意当意见领袖,因为他本身就在利益冲突之中。在公共和企业利益之间,他选择企业的利益。

对于王石,即使你不知道他的万科,不知道他登珠穆朗玛峰,也会知道他的“婚变”传闻。王石的行为总是透着不驯,尽管这种不驯总在不断构成对公众的冒犯,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一直是那样:干自己该干的,说自己想说的。

中国的房地产业形象在很多人眼中逐渐变灰的时候,王石的万科看起来却走得一路阳光。然而,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捐款门”事件,严肃地教训过王石。人们觉得,捐款200万对万科来说太少了,而员工捐款不超过10块的规定更是冲撞了公众的情感。一时间举国声讨,舆论危机之下,不但万科捐了1亿,还逼得王石出来道歉,又几度入川,拼命找补。

站在股东权益的立场上捐200万,王石没有做错;而在对员工捐款数额的说辞上,王石太像个大家长。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当然,更要对消费者负责,所以王石说他更关心万科产品的抗震能力。把企业做好,本身就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然而,这让他站在了“民意”的对面,甚至看起来有点像挑衅。而王石真正要对抗的,也许是摊派性慈善,甚至是摊派的道义。

王石面对公众时的言论,其实一直在国人喜闻乐见的套路里——常常励志,间或鸡汤。在面向公众时,励志与鸡汤往往是最安全的言论。谁不想成功?又有谁的内心不需要一点暖意呢?但即使励志与鸡汤,也会在非黑即白的强力解读之下变味。在2012年下半年出版的《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王石建议人们不要都想着住大房子,但其措辞再次招来一片谩骂。因为他说的是“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子”。在这本书里,王石还教人学着“放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手里啥也没有,心里空空荡荡,放下什么?怎么放?

对此,王石自然有自己的解释。建筑用地越来越少,又有那么多人进城,都住大房子怎么住得下。这难道不是现实?但不想,王石再次开罪了公众。你们这些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住大房子就有资格,为什么我们没资格?中国令人提心吊胆的基尼系数,要求富人说话必须收着点。

当下,各种对立被中国泛政治化的传播环境扭曲和放大,群体极化效应不断逼着人站队和作出选择。作为公众人物的富人,想不选更难。

以前的王石,是做事,远离各种论争。而最近,开始有人觉得王石正往意见领袖的路线靠拢,王石开始说大事讲政治了。有人说,这是王石在主动寻找战友,如果是这样,那他不也是在树敌吗?王石一向爱冒险,玩登山、玩滑翔是身体冒险,当意见领袖则不啻为一种立场冒险。

王石说过自己“无意当意见领袖”,因为自己本身就在利益冲突之中,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万科。在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他选择企业的利益。对企业家来说,做像样的企业家,就是做个像人样的人。

从性格上说,王石也并不是天生的意见领袖,因为他太不驯服。而要做意见领袖,光有“正确”是不行的,公众还会要求你“驯服”。而是否“一贯驯服”则是检验你忠实度的标准,最起码,你的价值观要与众人绑定。而王石愿不愿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们还猜不着。

李连杰:从“执我为唯一”到“天下为一”

 

“人有一点是平等的:我们都有生,终有一天,也都会离开。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名、利、权,都要放下,回馈给社会和子孙后代。”

空和无相、无愿的三三昧,是佛法所讲的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令李连杰成名,也是他的第一次解脱。

人生如戏,他的戏框在银幕里。34岁,他参悟佛学,第一次从“我执”中解脱,去追求幸福本身。他说:“只有把自己的物质欲望减到最低,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2004年,李连杰经历苏门答腊岛的强震与海啸。当海水没过他下巴时,他明白,人的肉体是多么的渺小,精神世界的大小却是无法估量的。他有了做慈善事业的念头。“很多人觉得人生来不平等。他是CEO,我是老百姓,怎么平等?”李连杰说,“但是有一点是平等的:我们都有生,终有一天,也都会离开。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名、利、权,都要放下,回馈给社会和子孙后代。”

银幕里昂首挺胸的李连杰,在现实社会里为“壹基金”谦卑起来。他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映式上频频弯腰、打断他人、恳求再多让自己讲几分钟,让台上几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都无所适从。他出现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时,当场被质疑:企业领袖的会,怎能让一个明星来吆喝?他去各地分享慈善心得,常有人要求他现场“来一段武术”。李连杰放下了所谓的明星身段,但大家却不肯放下对他明星身份的期待。他想认真做事,却总被娱乐,甚至被称为戏子。

国人自古排斥禁榷制度,对“壹基金”身份的质疑颇大。“壹基金”成立初始,挂靠红十字会门下,捐款要进入红十字会的总账,被指为“红会公关部”。有人说李连杰是作秀,面对如此质疑,李连杰说起曾饰演的霍元甲:“人们说他是东亚病夫,并不可怕,要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病。如果有病,要感谢他人提醒自己是一个病夫;如果没病,东亚病夫也不过是一个笑话。”

“壹基金”在雅安地震中向公众募得捐款逾3亿,与这个庞大的数字相比,李连杰更为看重的,是托起数字的这些人——297万人——通过“壹基金”捐款。他觉得,财富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信念是最重要的。光靠国家、靠企业是不能改变贫富的,他希望人人都有精神的小康。

李连杰希望“李连杰”这三个字淡出壹基金。他说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乞丐,祈求67亿人心中都拥有善良、责任和爱”。在他看来,做公益的道理很简单,一只手拿来,另一只手则理当付出。他曾拒演《黑客帝国》去陪夫人待产,他觉得,这部片子没有了李连杰,仍然会是很成功的电影。现在他说:“如果壹基金不再需要我这个开拓者了,说明它走向了精准运作的正轨。”

在一次“APEC未来之声”交流会上,有台湾学生站起来,讲述他在台风来袭时的所作所为:“我们投入了很多,搬很重的东西,脚踩在了泥巴里……我们青年人尽了他们的责任。”李连杰认真地听完,严肃中含着一丝微笑:“你帮妈妈干活的时候,肯定不会激动地说‘我做饭啦’、‘我洗衣服啦’。……你用的单词都是‘付出’,当你不再说‘脚踩在泥巴里’这类话的时候,当你把这些‘包装’都打掉的时候,你将会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

丁磊:上“杀猪榜”,也养猪

 

丁磊想吃到安全的猪肉,就欣欣然建了猪场;好喝红酒,就投资了红酒业务。他说一定要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而不要勉强自己去干不喜欢的事情

“杀猪榜”是“富豪榜”的坊间说法:不少富人上得了榜,却下不了台。

丁磊是个例外。这个浙江人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的第一代网民,2003年的《Forbes》中国首富。2009年,他在自己家乡拿了1200亩地建立养猪场,希望实现一个互联网公司向新型农业模式踏足的探索。

丁磊养猪这事儿说了四年了,期间丁磊、毛山、周炯“养猪三人组”忙着考察各大养猪强国、配置现代化猪舍“家当”、训练猪定点上厕所、提供绿色饲料……好歹张罗了一番,但至今大家不仅没吃到猪肉,更是连猪跑都没见过。试想这事儿要发生在寻常人身上,可能会获得“慢工出细活”之好评;但发生在首富身上,就成了“扯虎皮、张大旗”。

网上流传“互联网之笑傲江湖”的段子,说“网易是恒山派,太诡异了”。其实,网易的跨界,并不匪夷所思。网易的主打游戏业务,拿丁磊的话来说,就是“立足本国的消费群体,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娱乐体验消费”。如此看来,养猪,也不过是网易立足本国的吃货群体,为中国食客提供更加满意的猪肉体验消费罢了。

丁磊想吃到安全的猪肉,就欣欣然建了猪场;好喝红酒,就投资了红酒业务,这些都是个人趣味。他说一定要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而不要勉强自己去干不喜欢的事情。就拿养猪这件事来说,君不见,这厢猪投江,那边人离乡。丁磊对这样的现实不满,有想改变的意愿,就去做了。他希望高科技养猪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让大家吃上放心的猪肉。

大多企业的扩张要么兼并与收购,要么向上下游扩张,没什么新鲜的,不及网易“大劈叉”来得颠覆。更有扩张出“问题”的,如1994年《Forbes》中国首富罗忠福,沉迷于土地运作和资产套现,并沉沦其中;丁磊说他搞不清楚资本运作是怎么回事。丁磊做事情就是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养猪,是产品,不是投资。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对丁磊养猪调侃道:“从‘作秀’角度而言,丁磊养猪绝对称得上品牌营销的巅峰之作,通过养猪事件已成功塑造了网易作为互联网巨头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形象。”倘若如此,倒真有人鼓掌了。丁磊的养猪想法,最早在广州两会小组讨论时提出,在这样的场合发布消息,不仅实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还分文未花广告费。同时,还克服了我们对“养猪”的低俗偏见,开拓了我们对新型农业的眼界,可见浙商的精明。丁磊一向低调,偶尔高调一次,就成功地把产品推了出去。

丁磊的品牌营销策略有看头,总能一箭双雕。他说他的养猪就是一堂中国生猪养殖的“公开课”,顺势为“网易公开课”打广告。最近,他又跨界与林志玲合唱歌曲,不仅宣传网易云音乐,同时也为某款网游做前戏。

网上流传丁磊的轶事,说他去吃饭,服务员问他:“你开什么公司?”他说:“小公司,和几个朋友混混。”服务员说:“小公司不要紧,以后可以做成大公司嘛!要是大公司越做越小就不好了,你说是不是?”丁磊说:“是,是……”

严格说来,丁磊并没有把网易从管理上过渡为一个大企业,他本人也没有从创业家转型为资本家。不过谁又规定成功的创业者只有“做大做强”一条路可走?养猪、卖酒、开瓷器厂、唱歌,率性而为不就是生而为人的乐趣所在?

冯唐:赚钱可能腐朽,文字可以不朽

 

他挣过大钱,写过《大钱》,赞美画家、小说家和一些冷僻的声音。他认为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

很想给冯唐算笔账。

他17岁握笔,8年学医,10年成为世界500强合伙人,如今国企高管又5年。他的内心从未停止肿胀,全靠笔耕、古玉、大酒释放。还有一腔对妇女的爱。“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文字里他磨刀霍霍,期间写下长篇、短篇、杂文无数,甚至出了诗集。文字外他秩序井然,握笔握玉握酒的手,常要握住大决策。却初心不退,称每天都是“拍案惊奇”,这是乱世写作的必要。他最近的面孔,被框于新闻画面中央:西装革履端然,与之谈笑风生的是棋逢对手的政要。此刻他是掌控一个集团公司的CEO。不二亦不老。

冯唐曾说,学医让他对人类本源有理性认识,经商是为了经济独立,不需要用文字挣钱。“真正的文学用来存储不能数字化的人类经验,是用来对抗时间的千古事。书再好卖,写字的人进不了《财富》杂志的富人榜。”

冯唐不惑之年, 写完《不二》,岁末之交,应景写下新愿:医疗团队配齐,劳怨不避,按照计划再获得十家医院,病床数到五千以上,整合去年收购的医疗仪器公司,再收购一家高科技医疗仪器公司;写好短篇小说;不要成为胖酒鬼。——这个非职业作家,笔下喷薄的同时,还有个每周八十小时的全职工作。据说他一半的饭都在飞机上吃,一半的觉不知在哪里睡。

人们对他不断出版的小说叫好或叫坏时,他已一身白大褂,站在新落成的医院前。他写了一条微信:让我们努力,让病人像人一样被救治,让医生过上体面的生活,让下面的对联成为历史(即使在中国)……上联:一小医生两袖清风三餐食堂只为四千工资搞得五脏俱损六神无主仍然七点洗脸八点上班九点开会处理无数工作还要科研文章。下联:十年考试九年加班八面无光忙得七窍生烟到头六亲不认五体投地依旧四肢酸软三更加班只为二个臭钱一生忙碌难免挨打受骂。横批:别做医生。

冯唐曾把挣钱目的概括成三种:为了近期衣食无忧,为了有生之年衣食无忧,为了金钱带来的成就感和权力感。

并分析:你要的是什么样的衣食无忧?穿老头衫、懒汉鞋,喝普通燕京啤酒,住大杂院,蹬自行车,想念胡同口四十出头的李寡妇?还是飞到意大利量身定制、穿绣了名字缩写的衬衫,喝上好年份的波尔多红酒,住艺术家设计的水景豪宅,开兰博基尼的跑车,想念穿红裙子的金喜善?如果是第三种目的,你希望呼风唤雨,管辖无数的人。你没救了,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成社会精英,上富豪榜或是进班房。

如今的冯唐依然是个地道的“辛苦人”。他的写作,仍主要靠每天早上、开会间歇、飞机起飞前后挤出的时间。

前段时间,冯唐发了一张自己的航线图,去年4月到今年4月,排得密密麻麻,他说:“你还觉得我活得有个人样!?”

他写过《大钱》,那是他的财富观。他赞美一个诗人,赞美一个画家,赞美一个小说家,赞美一些冷僻的声音。翻译成一句话就是:很多了不起,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

郭敬明:把青春和文学化为商业

 

名牌、华服、秀场,郭敬明在他的作品里肆意挥洒对物质的痴迷。他用商人的逻辑应对声讨,把梦想、奋斗和友谊与奢侈品一起,包装成可贩卖的青春。

郭敬明几乎从不跟嘲讽他的人骂架。他很有自知之明,乐嘉让他推荐他的作品,郭敬明直言:“你不是我的目标读者,不用看,对你来讲不值得看。”

你不喜欢郭敬明?没关系,他不在乎。

他完全按商业规则出牌,时尚、粉嫩、偶像化,卖弄青春的骚动与忧伤。卖弄的重点是“卖”,他也真的开发出一个青春文学市场来。

如今,他旗下共签约作者77人,皆为美少女与美少年,足以让中学生迷醉。拜物、调侃生活、不关心政治——这就是郭敬明及其签约作者笔下的人物,同时造就了他的读者,也使郭敬明成为文字商人。

他有商业头脑,懂得火候。几年前就有导演向郭敬明购买《小时代》的电影版权,他觉得还不是时候。直到去年,数据显示,中国平均观影年龄从2009年的25.7岁降低为2012年的21岁,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到了。

名牌包、华服、秀场,郭敬明在整部电影中肆意挥洒对物质的痴迷,与其说这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对生活的构建,不如说是一位商人对“年轻人想要什么”的市场洞察。

影片叫座不叫好,仍是郭敬明现象。有人不屑,有人不解,专业人士无语。面对质疑,郭敬明一句带过:“你看见什么,你就是什么。”

他从不参与网络论战,也对质疑充耳不闻。他的说法是,有人质疑你不会唱歌,你就唱给他听,有人质疑你不会写作,你就写给他看——他用商人的逻辑应对他人的声讨。

他毫无意愿当公知。“不关心政治,没有社会责任感”是公众对他的诟病,他却说“和解释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用10年无休假和每天5小时的睡眠来应对工作,一边解决问题,一边享受物质。养活自己,养活他人,活得很还滋润。他懂富人的秘诀:少操不切实际的心。一直以青春偶像面貌迎人的郭敬明,有时也会说出这样的话:“你们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儿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1.79%]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从手中笔,到摄影机,我用了十年,但我还有少年时充满热血和梦想的心”。郭敬明贩卖“青春”,他的“青春”里,LV、爱马仕与梦想、奋斗和友谊齐飞——他始终践行着一个迷醉在大城市里的小镇少年的行为和梦想。

郭敬明善于包装,不惧打击,遵循商业规律办事:把自己包装成青春美少年,用高中生喜欢的文笔写作,让自己登上“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

他坚称,作家应该有钱,而他有能力帮作者实现作品与物质的交换。落落、笛安、安东尼……他旗下作者每本书有几十万销量。无论公众认同与否,郭敬明在建设一个以写作者为中心的商业帝国,他架起了一整条“青春文学”产业链。

有人把文学做成一门学问,也有人把文学做成一门大生意,显然,郭敬明玩转了后者。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