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通辽:“十个全覆盖”为破解“三农三牧”瓶颈布局谋篇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9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和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走进通辽市科左中旗朝鲁敖包嘎查观摩当地“十个全覆盖”进展情况。
9月17日下午,通辽市市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振云向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介绍通辽市“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通辽市开鲁县飞机场村的农牧业科技信息平台可以与农牧业专家实时通话,以此解决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9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和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走进通辽市科左中旗朝鲁敖包嘎查观摩当地“十个全覆盖”进展情况。

 
人民网通辽9月17日电(富丽娟 陈立庚) 瓜果飘香,春华秋实。金秋的科尔沁草原一派丰收的喜悦——9月16、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开鲁县,就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

作为农牧业大市,通辽市2014年粮食产量位居全区首位,达到132.6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首次突破2000万头只,达到2006.9万头只。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如今早已成为“内蒙古粮仓”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通辽市农村牧区人口多,达178万,嘎查村多,共2098个,且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薄弱——今年6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通辽调研时指出:“‘十个全覆盖’关系着千家万户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既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3年‘全覆盖’目标如期实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通辽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王君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通辽市委、政府把“十个全覆盖”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推进,作为破解“三农三牧”瓶颈,实现农村牧区转型发展的总抓手,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再发力。

观摩组一行走进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文化广场,正赶上这里的村民在跳安代舞。彩扇飞舞,旋律悠扬。——“我最满意的是危房改造,再也不用住在透风漏雨的土坯危房里,新盖的砖瓦房住着真舒心。”广场上,村民聚在一起开心地谈论着如今的幸福生活。“我最满意的是新建的卫生室,药品齐全还能报销,小病再不用出村了。” “我最满意的是文化广场和活动室,扭扭秧歌、下下象棋,农闲时再不用憋在炕头上了。”村民热议“十个全覆盖”带来的种种新变化,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57岁的吴永华住了半辈子的土坯房,“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住上宽敞的砖瓦房”。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是蒙古族,从小喜欢跳安代舞,如今乡亲们都住进了新房,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我们的心情格外好,一有空就约几个老姐妹来广场上跳一段。”

吴永华家里养了十几头黄牛,种植了100余亩地的玉米,其中有50亩采用了现代农业技术“膜下灌溉”,每年收入在8、9万元左右。村里实施“十个全覆盖”以来,为养殖户专门建成了“养牛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吴永华高兴地说:“过去牛圈就在房边,既不卫生又容易传染疾病,现在我们的牛也有自己的小区了,干净又卫生。”

据介绍,扎如德仓嘎查总户数123户、总人口524人,总土地面积12000亩。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扎如德仓嘎查嘎查在产业发展方面着重发展生态节水农业、肉牛养殖、庭院经济等增收产业,现在嘎查7500亩耕地全部实现膜下滴灌。新建养牛小区1处,养殖规模超过1200头,户均基础母牛10头。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蔬菜户均增收近3000元,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

科左中旗朝伦敖包嘎查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坚持把主导产业培育纳入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村明确发展定位。以前村里硬化率很低,日常行走的仍然是“泥泞”路,村民虽说有钱了,但是连个好皮鞋都没法穿;粮满仓,果满树,猪羊满圈,但流通网络不健全;生活富裕了,精神和文化需求仍得不到满足。经过两年的奋力建设,昔日的泥泞土路变成了宽阔通畅的水泥路;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的愿望,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喝上了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朝伦敖包嘎查是农业大村,土地资源丰富,依托40万亩膜下滴灌项目区建设,嘎查村7200亩耕地全部实施了膜下滴灌,并建立了1000亩信息化平台,探索实施现代农牧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种植科学化水平和效益,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亩均增收400元;同时,也带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80万元。

努古斯台镇道乃营嘎查是科左后旗有名的黄牛养殖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该村将产业发展作为“十个全覆盖”的重要支撑。投入800万元,完成了占地50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18户养殖大户迁入养殖小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与科尔沁牛业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

立足嘎查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通辽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在南部山沙区,突出发展药材、林果、杂粮等绿色产业专业村;在北部牧区,重点发展畜草、规模化养殖等专业村;在主城区和旗县城关镇周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村,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主导产业,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通辽市投资43亿元,已完成1644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48.8万户、156万农牧民正逐步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