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安、郑珂炎、杨鸿杰)“稻蟹共生”成稻米种植新模式,游人稻田边垂钓螃蟹带来新经济收入……金秋九月,笔者在涿州市田间地头采访,感受到全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带来的变化。
9月19日,在涿州市百尺竿镇丁蒋庄村企顺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的养殖基地,400多亩稻田碧绿如翠。稻田四周挖出了一条3至5米宽、1米深的水沟,一只只大螃蟹从稻田里、水沟中爬上了岸。“稻地里放养螃蟹,杂草、害虫是螃蟹和鱼的食物,螃蟹蜕的壳、鱼的粪便又成了稻田的肥料,这种种养方式被称为稻蟹立体混养。”丁蒋庄村党支部书记朱景民介绍。
涿州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近年来雨水增多,为涿州贡米的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此,该镇因势利导,试行新的水稻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模式,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并在推行“稻蟹共生”的稻田立体混养生产模式上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引进先进技术并推广面积400亩。
结合水稻种植实际情况,村里从辽宁盘锦请来专业养殖螃蟹的技术人才,引进立体式混养技术。今年5月插上水稻,同时放上蟹苗、鱼苗,启动稻田蟹无公害种养模式。由于河蟹等甲壳类动物对农药非常敏感,种植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同时,螃蟹生长要蜕壳,蜕一次就长大一圈儿,蟹借助水稻根茎的摩擦刺激,一年能多蜕好几次壳,个头比普通池塘养殖的螃蟹要大,螃蟹主要以田间的害虫为食。病虫害少了,水稻自然长得好,这就在水沟中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生物链,培育出了绿色无污染的“蟹田稻”“稻田蟹”,实现水稻螃蟹双丰收。
据介绍,今年螃蟹总产量预计可达到2.5万公斤以上,水稻亩产可达到600公斤。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