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民政部门获悉,民政部探索推进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并确定了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和地区,天津共有7家养老机构、7个社区、3个行政区被列为试点,“智能养老”已经走进津城老人生活。
据介绍,本市和平区劲松养护院、南开区鹤童养老院、武清区第二养老院、市养老院、津南区天同医养院、津南区颐养院、南开区养老服务中心被列为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和平区福林里社区、南开区昔阳里社区、河东区远翠东里社区、河北区如皋里社区、红桥区本溪社区、静海区康宁津园养老社区、河西区谊景村社区被列为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和平区被列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和平区、滨海新区被列为智慧社区建设试点。
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养老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养老需求和社区、机构的有效对接,今后老人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电视或手机定制就医、陪伴、家政、照料、送餐等服务;老人在家若发生意外,身上的监护器会迅速地“报警”给医院和子女;失能老人一旦走失,监护人可以通过老人佩戴的“防走失”手链查找到老人的行动踪迹。(记者 李晶)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