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宋国强 吕虹蔚
本报记者 张永利
“我们邢台创新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还在山东交通学院上大学,却已拥有20多项汽车专利技术的邢台籍学生田丽欣,“十一”假期回乡度假时说,一旦条件成熟,他将回邢创业,为家乡打造新能源汽车城献计出力。
构建政策“洼地”,成就人才高地
今年初,邢台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三个一百”计划,对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确定的以百名高端人才引进、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引进、百家院所引进为核心内容的“三个一百”计划进行具体安排。
根据计划,邢台市将引进100家(项)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地位和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6个、院士工作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1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40个,与10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引进100名左右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为落实计划,邢台市制定了“三个一百”计划实施方案,专门出台《邢台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专项考核评价办法》。
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办法。威县在县行政审批局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窗口,畅通高端引才“绿色通道”;清河县制定了《关于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补助的暂行办法》,建立了重点企业高端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平乡县为人才引进提供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后续工作“一站式”服务……
具有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效用逐渐发挥出来。截至8月底,全市共与6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10余家知名企业的206名高端人才对接成功,签约64人,达成合作意向142人。其中院士22人、博士102人、其他高端人才82人。
截至目前,邢台市引进的高端人才共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42项,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对接百家科研院所,追踪高端科技
沙河一家企业利用沙河玻璃研究院的技术,投资10多亿元,建设一条日产50吨的大吨位浮法高硼硅耐热防火安全玻璃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
“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对整个行业有示范带动作用。”沙河玻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坚说,没有新技术注入,就无法占领行业制高点,就不能快速带动产业升级。
这是邢台市以高等院所引领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引领下,邢台正在成为前沿科技的“孵化基地”。
今年以来,邢台市组织人员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小团队、专业型的对接,寻求建立合作关系,促成企校之间的具体项目合作。一大批高等院所陆续与邢台“结亲”。截至目前,邢台市院士工作站在建15家,其中中航上大、精晶药业等5家已申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在建16家,其中河北沙河玻璃产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邢台和阳神武工程博士后工作站等4家已申报省级;谋划产业技术研究院16家,清河羊绒、任县机械等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申报省级。
邢台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承接京津产业外溢和转移。密切与京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大学科技园的合作,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吸引其实验室、研发中心、科研团队来邢建设科技园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或设立分支,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其先进科技成果在邢台的转化落地。
引进优秀民企,改革发展格局
邢台市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项目,瞄准京津,精准对接,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来邢投资。
威县、沙河先后与北京顺义区、大兴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承接首都产业外溢,开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新模式;
相关部门主动出击,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区进行联络,寻求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孵化器招商等方面开展合作;
各县市区多次组织专题小团组招商活动,拜访对接北京控股集团、北京河北企业商会等知名企业商会,主动提供邢台的发展诉求,推进在谈招商项目。
9月19日,“百家优秀民企进邢台”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环保产业专题对接会、对接厦门发改委代表团专题洽谈会、农业项目专题签约仪式、对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题洽谈会、威县汽摩配件用品产业对接会、威县-顺义产业园区对接会等相继举行。共有48个项目在邢集中签约,项目涵盖了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总投资51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