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抓手 凝心聚力
倾力构建京津冀 协同发展示范园区
润江国际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承接京津项目的重要孵化器。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东旭高科技产业园项目。
位于高新区的诚志永华二期项目正抓紧推进,企业具有清华大学背景。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抢抓机遇
走在协同发展最前列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确定和实施,为高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召开,以及省委主要领导、市委主要领导的讲话,指明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路径,强调了要突出抓好的重点任务。
高新区作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区,是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日,高新区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召开工委中心组学习等方式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新区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力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机遇,主动对接京津,努力在全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做出表率,为全市工作做好示范。
统一思想
找准领先发展突破口
高新区工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认真学习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我区贯彻落实意见。工委管委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讲感受、谈体会、出思路;班子其他领导结合工作,分析现状、寻找突破点;经济发展局、投资服务局、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也都谈了认识,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思路。
大家一致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一定要大力推动协同发展,搞好观念对接,以拼抢的姿态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全区上下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省委主要领导、市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对讲话精神再学习再领会。分层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切实把讲话精神学深弄通吃透,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思想精髓,真正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转化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对接京津各项工作的具体措施。
扎实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活动,切实使全区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工作作风、能力水平有一个大提升。
聚焦发展主动作为。认真对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寻求我区对接京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争取主动性,下好先手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检验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成效。
明确抓手 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
高新区具有较好的区域协同基础,与京津两地已有良好的协同发展开端。
目前,京冀综合产业协作示范园项目已正式落户高新区。同时,清华同方、中关村部分中小科技企业向我区转移或投资新项目等事宜,正在抓紧对接。
基于此,高新区研究制定了《高新区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
总的思路是: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园区为目标,以京津冀区域园区协同发展为重点,以高端科技服务共建共享为支撑,整合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建设,实现技术创新链和经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双赢。
具体目标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创新协同机制,拓展协同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率先探索,引领创新,服务发展,提升实力,在全国率先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共赢合作为特色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到2020年,高新区京津冀区域协同机制基本建立,区域合作园区创新工程取得实效,京津冀共建产业园数量超过5个,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进行产业合作对接与承接转移,在产业链合作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共建创新平台1-2个,共建孵化器3个,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步伐快速推进,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效果显著,基本形成协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较强的示范效应。
重点任务是:协同机制构建工程。以吸引北京、天津的创新资源和重点产业对高新区进行辐射为重点,通过在体制机制、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产业互撑、基础设施共享、统筹规划、利益补偿、制度法规等方面加强对接联系,创建协同机制和联动机制,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共同研究谋划各区域功能布局,引导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创新链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带动价值链分工与产业链协作,形成功能互补、创新联动、产业协同的新格局。组建协同发展机构。成立由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牵头、三地高新区具体承办的协同发展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组织、推进和实施园区间的协同对接。高新区由专人负责,及时发布联盟公共信息,协调高新区人员交流学习,传达落实相关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政策、产业转移政策、资源共享政策、利益分成政策,协助每年定期召开联盟会议,加强与主管部门及其他国家高新区的沟通与合作。同时,依托省政府驻京津两个办事处,与天津河东区、北京西城区等,建立友好城区,重点对接、定向承接。推进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在省、市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我区利用框架战略合作机遇,落实协同发展推进机制。一是在科技合作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协同创新水平。二是在产业合作领域,发挥我区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科技引领和创新发展优势,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三是大力吸引京津金融资本,通过股权转让、风险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我区产业发展。
园区协同互动工程。高新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已达成合作共识,支持并为双方企业提供到对方园区进行研发、创业、提升、培训、孵化的必要条件,共同打造科技园区的升级版。在高新区与中关村合作中以匹配度为着力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强对接与承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下一步将加强与天津高新区、天津、河东区等对接,争取更多合作机会。第一,规划建设京冀合作园区。加强京冀综合产业协作示范园建设,以节能、低碳、智能、高效智慧园区为目标,引驻北京市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科技研发、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京冀一体化亮点工程和示范性园区。加快东旭光电产业园项目建设,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和非晶硅太阳能成套设备生产线尽快建成投产。第二,规划建设天津中小科技孵化园。规划建设300亩的中小科技孵化园,专门吸引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驻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三,产业互动对接与承接转移。一是鼓励中关村企业和天津河东区企业在京津研发、在高新区产业化,鼓励中关村孵化器和天津高新区中企业进入石家庄高新区加速器或专业园区做大做强,支持高新区企业在中关村或天津设立研发、总部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二是在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以合作对接为主,承接转移为辅,积极推进与中国电子工程公司、中科院、中国军事医学院、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的相关合作项目建设。三是在京津地区搭建虚拟代表处,建立蛛网式招商网络,推进环保产业园、中德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等园中园建设。第四,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一是协同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主要利用中关村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天津在装备制造方面的研发优势,在高新区的支柱产业关键技术中实现突破,支持三地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加强产业链延伸与耦合,利用中关村知识外溢和天津产业转型的机遇,以及高新区的区位辐射优势,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三是引导中关村和天津市优质科教资源入驻高新区,建立工作室、工作站、实验室等,改善和提高石家庄高新区的创新环境和科教水平。
高端科技服务共建共享工程。首先,共建创新平台。一是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家庄服务站,利用石家庄科技大市场的平台,设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窗口,加快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借鉴京津的激励政策,让石家庄企业加入北京天津的创新联盟,发挥高新区的综合优势,扩大区域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完善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维权、交易、培训以及知识产权代理等功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四是共同建设多层次投融资平台,通过引导北京天津优质私募股权公司、券商及其他中介机构关注高新区企业,达到金融机构不断积聚的效果,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五是成立以北京为主、三地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龙头企业发起的研发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其次,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孵化协同。一是促进京津孵化器来高新区协同共建分园,通过落实省级孵化器新入孵企业奖励政策,引导入驻企业在高新区注册纳税,逐步提升孵化器管理水平和创业孵化水平。二是吸引北京天津孵化器公司到高新区发展,对高新区孵化器实现托管、经营及招商服务,借助外力逐步规范孵化器服务标准,提升孵化器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把握中国技术创新孵化器联盟与高新区的合作机遇,建设创新型孵化器,吸引北京创客总部、飞马旅等创新型孵化器来区共建,尽快产生协同孵化示范效应。第三,加强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步伐。一是推进专利权运用转化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积极建设专利技术转化交易平台,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交易。二是配合省政府建立知识产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会商机制,率先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积极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争取发展成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立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探索建设以专利产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知识产权创业产业园。三是发挥石家庄科技大市场集聚全省知识产权行政资源和服务资源的优势,推进科技资源商品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进程。
高新区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实现多赢,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区再上一个新台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