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惠及数万农民
“田成方、路相通、树防护、旱能浇、涝能排”,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赵县已建成3.8万亩,年新增粮食总产量755万公斤,农民增收1002万元,户均年增收781元,惠及数万农民。赵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粮食增长、农民增收。
据了解,自2011年至2014年,县农发办在赵州镇等四个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共投入522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8万亩。农田中修建水泥路42.44千米、钢渣路24.44千米,打机井195眼,修复配套253眼,铺设防渗管道312.3千米,地埋电缆130.5千米,修建出水口及保护装置19900个,发放小白龙97000米,栽种防护林75700棵,建设智能井房43个,发展微喷灌溉1100亩,农业条件大为改善,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在土地治理过程中,该县重点采取渠道衬砌、防渗加固等工程措施,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支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进农业机械作业,推广良种,改良土壤,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能力和水平。共开展科技培训2275人次,科技示范推广2.59万亩,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充分发挥了其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项目区新科技的推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该县农发办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优梨果、蔬菜、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政贴息粮食加工、梨果加工、乳品收购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4年来,共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项目8个,标准化畜牧养殖项目6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场4个,建成包括省级农业四星级旅游观光区旭海庄园、澳鑫牧业循环农业示范区、诚荣高科技蔬菜种植园区等六项亮点工程。
县农发办负责人介绍说,在工作中他们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库,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农产业品牌。同时,通过实施产业化项目,项目区种植结构由项目实施前的单一粮作向粮作、经作、果蔬等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转变,延伸了农业主导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推进了农业化进程。
(李建永 韩存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