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20%,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要把锦州建设成为辽西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全市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更加优化,社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全面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基本建立,主要创新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翻开锦州市委、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一个个振奋人心的 “画面”,一组组催人奋进的数字映入眼帘。
这“画面”、这数字主要体现在六个“在”上。在研发投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 (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在创新载体上,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拥有研发机构,建设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00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孵化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在创新主体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累计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以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在创新成果上,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达到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在科技贡献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在技术交易上,年度技术交易额达到20亿元以上。
为了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锦州确定了打造辽西智谷,全力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引领发展、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这五大重点任务。
如何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是关键。为此锦州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按照“平台 集 聚——企 业 集 聚——产 业 集群——品牌和文化集聚”的发展路径,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差异化竞争发展的产业布局。一是结合锦州自然禀赋和未来发展空间,着力培育健康保健品为主导产业,加大国内外招商引资、引智力度,集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二是做精做特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使之形成高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三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辽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组织领导是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的重要一环。锦州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研究制定全市科技创新重大决策并统筹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实行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联系帮扶重点科技企业制度,在全市形成上下共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完善机制体制上下功夫。加快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专利权纠纷案件专家顾问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机制。加大市场评价技术成果比重,完善科技成果奖励评奖办法,形成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改革资金支持方式,建立以风险投资、创新券、风险补偿等金融手段支持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机制。
做好强化督查考核。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评价,完善各类督查考核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突出科技创新的指标权重,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开展创新发展先进县(市)、区评选活动。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