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海娇、张岩 记者宋柏松)作为海港区智慧网格建设的试点,东环路街道以整合资源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推进智慧网格服务管理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接近地气、适合运行、实施有效的服务管理之路。
去年以来,东环路街道遵循“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管理”原则,科学划分网格,将300-500户居民设置为一个网格。目前,全街道12个社区649个楼栋划分网格84个。建立“一长四员”制:每个网格设网格长一名,由社区干部担任;设网格指导员一名,由社区民警担任;设网格管理员一名,由居民代表担任;设网格监督员一名,由社区民主推荐的“两代表一委员”或居民担任。设网格协管员若干名,由城管等综合执法人员及楼栋长、单元长、辖区志愿者共同担任,组建了由1060名人员组成的网格队伍。制定“一长四员”工作职责,推行“三访、四巡、五代、六报、七责”工作法,建立工作例会等六项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居民管理网络体系。
在海港区委政法委的统筹下,东环路街道与专业公司共同研发完成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基础信息库和查询分析系统;开发卫星地图操作系统,实现网格信息与地理信息的结合;开发人房关联系统,实现“网格、楼栋、单元、户、人”五级纵深关联;开发视频监控和车辆抓拍系统,实现对人员、车辆和重点部位、场所进行监管;汇总民政、计生、社保、综治等数据、报表,实现分类管理;配备50部手持终端机,将图片、语音信息及时反馈到社区,实现平台与信息相互联动;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办事流程、公告通知均清晰可见,形成群众互动舆情机制。
东环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冬介绍,历经六个月与专业公司共同精心研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汇总党建、综治、民政、计生、社保、城管、警务等各种数据并实施分类管理,搭建与各职能部门有效关联的大数据平台,构筑了数据一次采集、多方运用共享的格局,构建起信息全收集、事件全掌控、服务全覆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东环路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行能动式服务,建立社区代理行政事务、代办群众事宜机制,实行“日排查”“日走访”制度,所办事项实现日清日结,把网格服务管理的过程变成改善民生的过程。以信息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网格—社区—街道—部门”闭环式联动流转处置机制,促使绝大多数的问题在“微循环”内得到解决,实现信息的有效流转和联动处置。
该街道还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网络体系。组织港城先锋、红色义工结对帮扶,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携手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构建中心、站、网格、楼栋四级矛盾调解联动体系,充分掌握特殊群体信息,利用法官、律师进社区及平安志愿者等有效资源逐级做好化解工作。成立“老娘舅调解团”,力争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城管联动有序化,与城管队员实现网格信息互动,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私搭乱建、井盖丢失等问题,力促快速解决。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