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丽、王依)“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大医院”这个道理不少人都明白,但实际上很多人却没能实现“分级诊疗”,还不断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用高射炮打蚊子的现象。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2015年唐山和邯郸两个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2017年全省分级诊疗工作全面铺开。
为什么要推分级诊疗?少花钱看好病
昨日,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该负责人表示,分级诊疗通俗来讲,就是让患者根据病情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小病先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看,大病再转诊到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
目前,我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以三级医院为主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占用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造成了居民就医不便、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从近期看能够有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少花钱,少跑冤枉路。从中期看,能将患者有效分流到适宜医疗机构,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遏制大医院规模过度扩张;还能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绩效,提升医疗资源和医保资金利用效率。从长远看,能够促进医疗、医保、医药等各方面政策的互动调整,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
什么是分级诊疗模式?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根据《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我省将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基层首诊是指坚持群众自愿和政策引导,让患者尽量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地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双向转诊是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不同级别不同种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制定双向转诊暂行规定、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落实急慢分治,就是要让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被引导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患者和术后复诊患者可不经转诊直接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落实上下联动,则需要各地探索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之间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基层首诊可靠吗?分级诊疗重点是强基层
让百姓自愿在基层首诊,提供值得信任的医疗服务是关键。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当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优质资源匮乏,需要通过对口支援、建立医联体、医疗集团、远程医疗等手段,促使城市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长期来看,还是需要通过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尤其县医院能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方式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造血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的信任度,自觉自愿到基层就诊。《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基层措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如何保障危重患者?特殊患者可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按照《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患者原则上要逐级转诊,如何保障急危重患者的病情不被延误?我省明确,医疗机构间转诊通道要顺畅,流程手续要简便易行,必要时医护人员应护送患者转诊,确保患者安全转诊和病情交接。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病例可直接转三级医院就诊,不得因转诊延误患者治疗。
还规定,70岁以上老年人、3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术后复诊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大传染病以及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医保统筹地分离的患者可就近选择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直接就诊。
保障机制有哪些?医保向基层患者倾斜
为确保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到位,《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一是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就诊患者倾斜,向下转诊的住院患者不再另设基层住院起付线。对未经转诊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非急危重症患者,下调相应医保报销比例。
二是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激励引导。降低药品和耗材、大型检查治疗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实行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引导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为签约患者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提出要建立慢性病分级诊治管理机制,探索由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和经过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慢性病患者可由签约医师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并努力满足治疗用药需求。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