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鑫)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委了解到,新修订的《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将于今天公开征求意见。新版标准提高了对城市排水能力的要求,中心城调整为20年一遇;地下隧道和下沉广场等重点地段雨水管渠为30至50年一遇,地铁等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单独设防。
近年来,因暴雨积水灾害频发,引发了市民对“城市内涝”等城市病的关注。城市雨水排除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暴雨径流计算是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是保证城市雨水排除系统抗灾能力和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2012年至2013年,市规划委就曾组织编制《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并完成对64座下凹桥区的改造工作。此次启动的对上述标准的修订工作,是为了与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规范》(2014年版)相协调,并将原标准实施后相关经验纳入。
与之前的标准相比,新标准在细化下凹式立交桥排水设计,提升重点地段排水能力,精细化设计雨型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新标准对立体交叉地道的设计重现期要求有了较大调整,要求一般道路设计重现期为10年一遇,中心城为20年一遇,特别重要道路为30年一遇,同时对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的汇水面积、泵站及调蓄设施的设计进行了细化。其次是提升了局部重点地段排水能力,新标准提出地下隧道和下沉广场等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0至50年一遇,要求地铁、重要地下设施出入口等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单独设防。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