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河北省成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来源: 河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近日,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会议暨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大会在石家庄召开。据介绍,省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将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组织教育教学改革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完善联盟合作运行机制,促进和加强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我省高校转型发展评价、项目评审和专项研究,推动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联盟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开展业务咨询服务、业务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不单单是列入我省试点范围的10所高校,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之外的所有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高校都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改革中去。”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在会上表示,本科高校要在思想上解决好“为什么转”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操作层面上,要对转型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知道究竟要“转什么”,做到既要“转好”又不能“失偏”,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科学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专业链,实现专业体系建设的转型

“高校的办学定位,实质上讲,就是究竟办什么样的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转型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刘教民要求各高校做好顶层设计,以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引领转型发展。要以满足地方、行业企业需要、满足学习者发展需要为导向,强化转型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要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特色化的具体路径,解决好服务面向和细分市场问题,明晰学校的办学定位;要通过开放融合的办学机制,建立高校与细分市场紧密、连续、双向的连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要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过程中,将应用技术大学内化到产业升级机制中,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真正融入产业链中。

围绕产业链部署专业链,实现专业体系建设的转型。要厘清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防止按照学科的逻辑来建立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倾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性、复合型人才的动态需求;要围绕产业链部署专业链,按照职业需求-专业-学科支撑的逻辑来建立专业体系,并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确定的服务面向和细分市场,最终形成与产业链相适应的专业和专业集群;要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按照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有保有压”,避免“小而全”和“学术型倾向”,下决心压缩和淘汰那些就业率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落后”专业,大力发展与社会需求和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紧缺型专业;要整合资源,提高优势特色专业的集中度,使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大创新,其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育与产业连接方式。”刘教民表示,要在深化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实现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转型。要实行开放办学,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建立起有行业、用人单位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要加快系统性改革,更加关注核心技术技能的训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灵活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办学模式更加开放融合;要立足产业前沿,在产教融合中寻找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建立起政府、地方、企业、高校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和良性互动;要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成长的特点,开展行业学院式、嵌入式、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不同来源的学生量身定制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引进与最新产业技术成果同步的先进课程体系,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应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师资队伍转型。要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顶岗锻炼,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切实加强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培养;要加快引进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发挥他们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从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构建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在职称评审、职务晋级等方面向应用型教师倾斜,并形成长效机制。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关键,因此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建设。要根据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按照所服务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标准,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政府拨款、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单位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要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习实训和假期实习实训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要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要超过一年。

要大力开展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

“要大力开展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推进技术创新、积累与辐射。”刘教民提出,高校要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和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加强技术积累,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

高校要围绕地方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要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与深度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以成果转化和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与转化活动。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时代命题。”刘教民要求,各本科高校要紧紧围绕“把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等问题,广泛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用转变思想观念的“金钥匙”开启转型发展之门,为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技术性特征,又要克服“工具人”培养的倾向。在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上,既要体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也要体现个人价值和自由发展的个体功能,重视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王敬照)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