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凤斌)今年以来,定州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六方面工作细化为70项具体举措,精准发力,真抓实干,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至9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财政收入24.4亿元、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4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3.2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全社会和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5.6亿元、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2.6%,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11+2”中排第一。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精准发力。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加快培育优势支柱产业。通过环保倒逼,全面推动钢网、铸造企业煤改气、煤改电,规划建设了体育用品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目前入驻企业400多家。选择新能源、大数据、高端装备等领域,集中力量发展新兴产业。引进投资11亿元的微软项目,已完成征地;无人机、浮沉动力发电中试等项目正在建设。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引进全国知名高校与定州百家企业开展合作,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大学科技大厦和节能环保研究院、两家院士工作站等科技项目正在建设。
在打造园区平台上精准发力。整合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申报建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科技产业,努力形成聚集优势和规模效应。同时,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构建畜牧、苗木、农牧业装备制造、高效农业四条产业链,谋划建设投资70亿元的首农、天津创世、河北农大幸福邑三大项目,把绿色资源当成经济要素来开发,提速一二三产融合步伐。
在抓好城市建设上精准发力。谋划实施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同步推进恢复古城、建设新城、改造旧城,促进产教城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加快打造100平方公里、9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恢复古城上,实施了投资100亿元的古城恢复项目。其中,博物馆、开元寺、古衙署、贡院武场、唐宋明清古街区等五大工程主体完工,明年5月开放。在建设新城上,东西长5000米、宽60米的迎宾大道即将贯通,新城框架已经拉开;投资7亿元的新定州中学投用,市民中心、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加快实施。在改造旧城上,41个旧城改造项目和9个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同时投资15亿元改造升级城区主干道。
在推进全民创业上精准发力。大力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凝聚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72项减至70项。实现了“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180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制定了负面、权力、责任三个清单,正在推行网上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由55项减至25项,由财政一口收取。出台了21条全民创业和5条增加市场主体的措施,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在建设美丽乡村上精准发力。坚持全域规划、整村推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开展总投资25亿元的乡村道路、低压电改、环卫整治、生态廊道建设四个攻坚战;按照城乡统筹示范区标准,依托东部5个乡镇特色农业,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打造美丽乡村和绿色景区;启动唐河、沙河治理工程,打造横贯东西的两条绿色走廊,再现古定州“土肥水丰”的美丽景观。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