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七成城市用水来自南水北调 惠及1100万人

来源: 中国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记者从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了解到,截至12月3日,北京市累计收南水北调来水8.12亿立方米,占城区供水量70%。

为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开建。中线工程从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出发,经河南、河北,基本自流进入北京,全长1432公里。2014年12月,中线一期全线通水,北京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2020年底前,北京配套工程建设具备接纳年调水15亿立方米的能力。

据了解,南水北调来水基本覆盖北京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惠及人口1100余万。

南城部分地区的“水碱”现象明显减少

“南水”进京后,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特别是南城地区,自来水硬度显著下降、水碱减少、口感变甜。过去,部分南城地区使用的是本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水,自来水硬度在350-380毫克每升,“水碱”现象较为明显。“南水”进京后,南城部分区域使用了郭公庄水厂生产的自来水,该水厂百分之百以“南水”为水源,自来水硬度降至120-130毫克每升,水碱现象有较大改善。

郭公庄幸福小区居民王艳香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用地下水烧饭做面时,盆边总有一圈白色水垢,但通上南水北调水后,水垢基本看不到了。

置换首都“大水缸” 水资源战略储备有保障

根据“喝、存、补”的原则,南水除了供居民用水外,存补工作也十分重要。一线工程通水后,南水累计向大宁调蓄水库、怀柔水库、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存水超过1.2亿立方米。

据了解,“南水”进京后,作为北京最大的地表水资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逐渐减少,呈现回升态势。随着“南水”的反补,密云水库的蓄水量已达到10亿立方米,保证了水库的自净能力,也保证了密云水库一直维持在II类优质水体。

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北京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和外调水资源的总量仅为31亿立方米,而2014年用水量为37.5亿立方米,缺口达6亿立方米,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从数据上看,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仍仅有15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缺水警戒线,甚至低于人们印象中非常缺水的以色利的290立方米。

同时,北京市人口总量仍在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发展,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依然严峻。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认为,在立足自身,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优化水资源调度基础上,下一步还需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多输水。按照外调水与本地水结合、常规水与应急水结合,逐步构建“多水源双水路”的水源保障格局。

谈到节水问题时,孙国升说:“北京在节水上一直不遗余力。但面临新形势,应当拿出新办法,今后应该走科技节水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道路。”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宣传部部长梁丽认为,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节水作用。“作为供水企业,自来水集团把生产好、输送好水作为第一要务,也要争做节水先锋。”

她说:“普通市民的节水意识应当从自来水开始。今年自来水集团建成了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教育市民自来水来之不易。”(记者 何珊)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