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孟羽桐、张迪 记者解丽达)12月3日,廊坊市召开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养老服务业8个行业2015年至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
“我们提出了‘服务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力争通过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廊坊市长冯韶慧介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廊坊市创新发展思路,围绕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8个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攻坚,全面推进廊坊现代服务业上档升级、绿色转型。
——物流服务业着力构建与全市“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通过优化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功能、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促进行业创新,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积极实施“互联网+物流”工程,以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打造一批优势物流品牌,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行业融合发展,力争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7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信息服务业全面打造成面向京津冀的重要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重点从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包括推进各领域信息服务业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扩大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范围、促进云计算与大数据集聚发展、促进北斗导航的应用范围,到2017年实现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基本完善、安全保障有力,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金融服务业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整合资源,创新金融监管,发展要素市场,建立现代金融产业体系,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治理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通过努力增加信贷投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保险服务功能、支持重点领域发展、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力争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017年达到165亿元。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六方面服务,建设环首都科技服务业发展密集区,培育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区域,打造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实施市场主体、开放合作推进、优势品牌提升、科技人才建设、科技服务信息化、创新文化传播六大工程,力争到2017年经认定的省级品牌服务机构达到10家,培育1个以上省级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域试点、5个以上市级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域试点,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速16%以上,达到125亿元。
——商务服务业从四个方面攻坚:促进业态融合,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夯实发展基础,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引导支持,培育品牌展会。到2017年,力争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0亿元;服务外包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岸和离岸外包业务规模保持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每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40个以上;基本构建起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商务服务业发展体系。
——旅游业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努力建设京津冀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通过加快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努力塑造“京津乐道,绿色廊坊”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力争到2017年,全市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业年总收入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文化产业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点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推动文化创意设计,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健康养老服务业大力推动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步伐,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合作,探索多样化养老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健康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人才流动,实施中医健康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保险服务,推进健康养老服务教育,推动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有序快速发展。力争到2017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及70%以上的农村社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5张以上。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