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学校运动会 中新社记者 邵勤旦 摄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年实施情况总体评估报告近日发布,评估结果显示,主要成就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等。
评估结果显示,《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一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5年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014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为99.8%、初中毛入学率为103.5%,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7.5%,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83%。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改善了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立德树人深入落实。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初步实现各学段有机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编修了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教材,推进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和高等教育“马工程”教材编审。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加强,恢复书法教育,增加古典诗词在课程中的比重,大力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3届“汉字听写大会”,累计收视人次超过11亿。通过组织参加公祭烈士活动、寻访烈士足迹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校体育美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
三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学前教育阶段,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大幅拓展,2014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比2009年增长51.9%、52.4%,入园难得到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14年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2009年提高18.9%、56.3%,校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3的县达到国家认定标准,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择校热”逐步降温,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80%左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学生。
职业教育阶段,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中职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渠道,许多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获得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机会。高等教育阶段,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得到加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不断缩小,最低省市的高考录取率从2010年的52%升至2014年的70%,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的6个百分点,2015年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7.5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学生资助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2014年全国共资助8500多万人次、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
四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良好势头,截至2015年7月,全国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42.3万人,同比增加6.8%,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重大攻关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近年来,在国家科技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获奖数占全国总数70%以上,产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国8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全国建成115个大学科技园,覆盖30个省份的近200所高校。2010—2014年,高校累计提交政策咨询报告4万多篇,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重要成效,积累了经验、储备了政策,有的已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安排,一些重要领域教育改革取得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系统推进。实施高校与中小学合作育人、科教协同育人,为学生多样化成才创造更多机会,加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并取得重要突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考试制度加快建立,以公平为基本导向的考试招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高考综合改革开始“破冰”。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体制改革为学校办学带来活力。民间资金进入教育渠道进一步拓展,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力有序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权责,加快推进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教育活力不断激发。教育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国家建立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和中印尼6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双向留学规模不断扩大,引进一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我国教育“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教育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六是教育保障能力切实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明确中小学教师的10种师德禁止行为和高校教师师德的7条红线,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5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7.17万名,3年期满留任比例超过90%。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建立乡村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增强职业吸引力。
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12年,如期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64万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进一步巩固。合理安排教育经费,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90%用于支持中西部,重点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重大进展,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点全覆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运行,已覆盖1.77亿学生,教育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依法治教迈出重要步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快修订,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学校章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初步建立。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